今年以来,洗洛乡高度重视干部工作作风建设,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大力转变干部工作作风,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上半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750万元,同比增长10%;实现财政总收入75万元,同比增长8%;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120万元,同比增长12%。调处矛盾纠纷18起,接待群众来信来访26人次,人口计划生育率达到了90.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实现了零例责任事故目标。该乡加强干部工作作风建设的主要作法是:
一、加强干部思想教育,由要我做事向我要做事转变
思想不通,万事不动。该乡以往干部的为民意识淡薄,很少把思想和精力放在工作上,成天满脑子想的是打牌、喝酒之事,工作上非领导点名不动,非重大事故不理,非私人关系不问,全乡56名干部职工(包括站办人员),人浮于事,真正干事的人不多。该乡转变干部工作作风从狠抓思想教育入手。印发了《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案》,规定党委中心学习组每季度集中学习一次,主要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报告及上级有关转变干部工作作风的文件精神;党员干部坚持做到每个月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查找差距,落实整改;全体干部每周一召开一次干部例会,每名干部都要针对自己的思想、工作情况进行汇报。另外还积极组织党员干部观看了《张思德》、《公仆》和《国家干部》等多部优秀电影和电视剧,集中收看了《四川地震抗震救灾英雄报告会》。鼓励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化执政理念和宗旨意识。通过加强干部思想教育,使干部“屁股”变轻了,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明显增强了,事事争优创先,实现了由要我做事向我要做事的转变。
二、量化服务指标,由干部无所事事向任务明确转变
现政府正处于对农业生产任务的落实,主要由组织指挥型向服务引导型,对农村社会管理主要由具体事务型向社会服务型职能转变时期,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有很大一部分乡镇干部,习惯了以往那种征收上交提留和农业税的工作方式,乡统筹和农业税被取消后,一下子难以适应过来,工作职能还没有转变到服务上,工作上除了时不时开展点计划生育突击活动和上面安排的临时性工作外,大部分时间觉得无事可做。该乡通过广泛调查研究,借鉴外地的一些典型经验,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明晰了政府工作思路,对干部服务指标进行了量化。该乡农村工作共分为产业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社会稳定建设、人口素质建设、民生保障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七大块,干部分为两大片,实行片长负责制,根据干部行业、岗位和职务的不同情况,结合七大块工作,对干部的服务指标进行了量化,明确了服务工作重点、要求及完成时限,实现了干部目标明确,有事可做。
三、开展干部培训,由遇事束手无策向处事行家里手转变
当前,乡镇干部普遍存在着“怕下乡”问题,一怕农民问政策,二怕农民讨技术,三怕农民提要求,干部自己本身业务知识匮乏,农业服务技能欠缺,对农民所提问题和要求答复和满足不了,害怕当众出丑。该乡把加强干部培训,作为当前转变政府工作职能,干部适应新阶段、新形势和新要求的根本性举措来抓。建立了一套干部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出台了《干部教育培训规则》、《干部教育培训责任制》和《干部教育培训督促和考核办法》,把干部理论学习考试成绩与常年工作考核相挂钩。组织乡村两级95名干部,举办了三期以增强干部业务知识为主的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知识、经济管理知识和市场营销知识培训。举办了两期以提升干部服务技能为主的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和畜牧防疫知识培训。通过培训,使乡村两级干部均掌握了1—2门农业实用技能,提升了业务知识水平,优化了服务质量,达到了干部人人能办事的目标。
四、强化干部管理,由群众办事找人难向干部上班规范化转变
该乡地处城郊,是县城的南大门,距县城仅7.5公里路程,交通极为便利,最容易滋生干部走读现象。该乡以前干部工作作风较为涣散,干部普遍是8点报到,9点离岗,群众到政府办事很难找到办事人员,一件事情往往要来回折腾两三趟之后才能办妥,导致干部形象差,群众怨气大。针对于此,该乡党委政府今年推行了《洗洛乡干部管理百分制考核细则》,《细则》设置月份值、年份值和加减分办法,考核分值与月下乡补贴和年终奖金相挂钩。每月末和年终按加减分值情况进行相应的奖励与处罚。《细则》由乡党委书记、乡长、人大主席及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由人大主席负责专抓,全体干部监督实施。《细则》要求干部实行“日三签”,即:干部在早上8:30之前签到,下午4:00—4:30之间签退,下午4:30—次日上午8:30之间夜间值勤人员签到。随着《细则》“日三签”的实施,现在干部随意离岗现象少了,正常上班的多了,方便了群众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