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建言献策

关于百合产业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发布时间:2008-04-09     稿件来源:     作者:

近期,笔者就洗洛乡的百合产业化建设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的主要方式是个别走访、召开座谈会和发放问卷。共与71名百合种植户代表、企业法人和百合营销商进行了座谈,发放问卷286份。此次调研,对进一步推进洗洛乡的百合产业化建设具有很大的启发。

 

基本情况

洗洛乡地处城郊,是龙山县城南大门,辖13个村,106个村民小组,有3795户,16201人,耕地总面积10351亩,其中水田6510亩,旱地3841亩。该乡几乎家家户户种植百合,百合引种至今种植历史已达40多年,种植百合是该乡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该乡2005年种植百合6510亩,产量6740吨,实现产值1520万元。

洗洛乡区域内有金五环公司、波杰特产品有限公司和百合保健食品有限公司等三家百合深加工企业。三家企业所生产的百合干片、百合精粉、百合酒等产品主要销往上海、广东和成都等地,2005年企业创产值71万元,上缴利税2.74万元。

洗洛乡区域内建有一个百合专业市场(百合城),农民生产的鲜百合和百合干片绝大部分在市场内交易,由三家百合企业和百合销售商收购。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百合生产发展严重受阻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集中体现在交通和农田水利上。在全乡百合产区通公路的不多,有的虽己通公路,但路况差、路面窄,百合外运困难。农田水利条件较差,部分百合产区缺乏必要的水利设施,有的虽有水利设施,但因年久失修现己毁坏,不能及时做到旱能灌、涝能排。

二、龙头企业资金、技术力量薄弱,大部分百合不能就地交售

洗洛乡是具有40多年种植历史的老百合基地。金五环公司、波杰特产品有限公司和百合保健食品有限公司三家百合民营企业投入资金有限,技术力量薄弱,生产的百合产品科技含量不太高,不能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销量不大,对原百合的需求量也不大,百合就地交售难,大部分百合是通过销售商人购置外运,百合加工所得附加值较低。

三、龙头企业与百合种植户之间缺乏利益连接机制,产业化水平低

龙头企业与百合种植户之间缺乏紧密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利益连接机制,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关系是松散的,企业需要百合,直接到市场上去购买,无任何有约束的百合收购与被收购的关系或入股的关系,单个龙头企业和农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严重影响了百合的生产、加工和销售。

四、农民生产技术水平低和种植分散,百合产量和品质难以提高

农民的百合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百合生产管理粗犷,产前、产中、产后管理难以到位。再加上百合种植分散,全乡3795户人家,有近95%以上都种有百合,没有向百合种植大户和能手集中,生产不专一,技术、资金等百合生产要素没有聚集,导致百合的产量和品质难以提高。

五、引种百合时间过长,土地不出种和品种严重退化

洗洛乡百合引种已有40多年的历史,由于引种时间过长,百合品种一直没有改良,严重退化,百合的抗病能力明显减弱,加之土地百合复种次数过多,导致百合产量由开始的每亩1000公斤左右,下降到现在的每亩600公斤左右。

六、缺乏中介组织,服务和管理跟不上。

在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缺乏合作经济组织,百合产业化建设和管理跟不上,百合产业化建设难以推进。

 

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政府扶持和调控力度,推进百合产业化建设进程

政府转变职能,充分发挥在百合产业化建设中支持者、宏观调控者和服务者的作用,主要应做好支持、指导、协调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支持:政府在加强交通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同时,要在信贷和减轻税赋上给予支持,改善农民百合生产的条件,支持龙头企业支柱产品的开发和技术创新;指导:主要是传递市场信息、技术信息、指导百合产业化经营,帮助改进生产和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协调:成立涉及百合产业化建设机关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权威性极强的百合产业化建设协调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工作,克服部门分割,部门利益较重,百合产业化建设腔调不一的弊端;管理:建立和健全百合产业化经营有关章程和合同文本,规范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行为,对合同履行进行监督和管理,使龙头企业和农民的双方利益得到有效保证。

二、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实现百合就地交售,提高百合加工附加值

龙头企业牵动能力的大小,直接决定着产业化经营的规模与成效。百合产业化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培育富有市场开拓、资金融通、科技创新等现代管理能力的龙头企业。推进百合产业化建设壮大龙头企业,必须大力招商引资或抓住中央1号文件关于增大对龙头企业投入和对龙头企业进行技改贷款贴息的财政优惠政策机遇,努力争资上项,加大政府投入。也可以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对现有企业进行改制、兼并、资产重组以及组建企业集团公司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的规模,以增强企业活力和抗风险能力,真正起到龙头的作用,能够实现百合就地交售,带动基地生产,提高百合加工附加值。培育新的龙头企业,必须坚持高起点、高科技、高标准的原则。龙头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必须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进行,要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三、建立和健全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连接机制,提高百合产业化水平

要以市场为导向,龙头企业按照市场需求,与农民签定产销合同或契约,农民要按照合同生产、交售,企业按照合同收购、加工,把产品销往各地。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在市场供过于求,市场价格低于合同价时,龙头企业不得拒收或任意压级、压价或变相损害农民利益。当市场价高于合同价时,农户不得以眼前利益,置合同契约不顾,谎称农产品减产将百合高价转向市场。提高百合产业化水平,降低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市场风险。

四、加强科技培训和示范力度,提升农民百合生产技术水平

充分发挥省派科技特派员工作制度的优势,将百合产业化与扶贫攻坚、工业化和城镇化相结合,拨付百合科研经费,积极创造科研环境,采用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百合生产技术培训。选择23个村建立812亩示范基地,利用优质高产种植技术,引导农民搞好百合种植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规范化管理,让农民充分掌握卷丹百合优质种球无性繁育(提纯复壮)、百合保鲜、无硫干片加工、用药和施肥等技术,提升农民百合生产技术水平。

五、大力推行农村土地流转,聚集生产要素

要努力培育和完善土地使用流转机制,鼓励和支持农民自愿、有偿地转让土地使用权,进行土地承包经营,使土地向善经营、懂技术的百合生产能手转移,聚集土地使用权、技术和资金等生产要素,进行专业化生产,让他们做大做强形成规模。

六、转变种植方式,扩大百合总量

采用土地计划轮作和鼓励农民到周边乡镇承包土地种植百合的方式,扩大百合的总量。对本乡土地资源和百合种植情况进行详细的普查,按照土地栽种百合的年限,对土地进行分类。根据土地栽种百合的年限分类,科学合理地把百合与其它农业经济作物实行计划轮作,提高百合单位亩产。研究制定优先贷款、贷款财政贴息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实施百合种植阵营外扩战略,鼓励和支持农民到周边乡镇承包土地种植百合,扩大百合种植规模。

七、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强化百合产业化建设服务

百合合作经济组织是推进百合产业化的组织保证。要积极地鼓励个人、集体、单位和社会团体,创办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协会等各种类型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架起龙头企业与农户、农户与市场之间的桥渠,加强百合合作经济组织服务,充分发挥百合合作经济组织在百合产业化建设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