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建言献策

关于龙山县柑桔产业的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08-05-11     稿件来源:     作者:

 

310日至15日,龙山县农办牵头率领县农业局、畜牧局、蔬菜办、外资办、能源办有关人员,分5组深入到全县3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就解决农村开展生产自救和恢复农业生产问题,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切实指导农民救灾补损,重点对龙山县柑桔产业受灾补损及发展情况,下基地、入农户、看市场与基层干部,柑桔生产大户及相关部门,认真开展座谈研究如何抗灾自救,加快柑桔产业发展的应对之策。

一、主要特点及灾损情况

近几年来,龙山县柑桔产业快速发展,归纳起来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基地建设力度加大,开发面积逐年增长。目前,全县柑桔面积发展到11万亩,其中?柑4.5万亩,脐橙3.5万亩,无核蜜桔1万亩,柚及其它柑桔2万多亩。预计2010年全县柑桔面积发展到14万亩。基地建设基本形成了以里耶为中心的脐橙、?柑基地,以城郊片区为中心的?柑基地。

(二)品种质量逐步提高,经济效益较好。近几年来,龙山县大搞以柑桔为主的山地开发,柑桔产业已成为快速增收致富的大产业,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调查发现龙山县柑桔产业一般是“三年挂果受益,五年亩产过吨”,栽培第五年每亩年产值可达1000元以上,盛果期亩产量可达2吨以上亩产值可突破2000元。品种主要引进了纽荷尔脐橙、白皮柚、无核?柑等系列品种,这些优良品种非常适宜。在龙山县自然条件下栽培,具有良好的品质和独特的风味,如比耳脐橙曾获州水果金质奖、省银质奖。

(三)农民发展柑桔的积极性高,形成了一批种桔致富的专业户和专业村。受惠农政策和市场拉动的共同作用,农民发展柑桔的积极性高,不少农民靠种桔脱贫致富,贾市乡向必友从2001年开始种柑桔,现在共拥有柑桔园530亩,六年来总收入近170万元,直接经济利润达70万元。比耳村238户,发展水果面积2280亩,人均1.98亩。06年统计全村水果产量达250万公斤,产值5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00多元。据初步统计全县2000亩以上的柑桔专业村8个,1000亩以上的15个,500亩以上的46个。2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250户,50亩以上的80户,100亩以上的20户,500亩以上的2户。

1月中旬至2月中旬,龙山县境内发生了自1957年以来最为严重的冰冻灾害天气,给该县的柑桔产业带来了严重损失,调查结果令人担忧。2007年本来是柑桔生产的丰产年,但因冰冻灾害天气,加之龙山县交通闭塞,油料紧张的原因,却仅在2008年春节前销售20%,销售时间的滞后,导致大面积烂果和柑桔价格的大幅下跌,产地收购价跌到历史最低,?柑从2006年的每公斤0.70.8元下跌到0.10.2元。直接影响到果农收入,2006年卖1公斤?柑可以赚0.6元至0.8元。可现在卖1公斤还要赔24元钱。有的果园大面积被冻死冻伤。据调查统计,全县20个柑桔乡,受灾重点乡镇14个,成灾面积8万多亩(损失30%),绝收面积3.2万亩(损失80%)。统计到元月10日柑桔滞销3万吨,预计2008年全县柑桔减产4.5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达7100万元。

二、突出问题

(一)产业基础落后,抗风险能力十分脆弱。经过这次冰冻灾害事件调查,给调查组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一是产业基础落后深加工环节薄弱。二是交通瓶颈严重制约着龙山县农村经济发展,有货卖不出。调查发现龙山县80%的柑桔靠省外销售,全部产品都是通过鲜销,并且加工贮藏、包装运输、营销还停留在分散经营阶段,没有形成产业龙头,全县柑桔没有一个精深加工企业,没有一个设施化完整的藏储设备,没有一家专业化的包装加工企业,没有一个现代化的交易市场,产业开发,产前、产中、产后环节之间缺乏企业纽带,未能有效连接。龙山的交通是大交通大制约,小交通小制约,今年柑桔滞销主要原因是当时适逢全国性“柴油荒”省外销售大户的运输车辆进不来,“柴油荒”缓解后,历史罕见的冰冻灾害又封锁了交通。冰冻解除,天气好转,村级公路又变成破烂不堪,大车无法进村入园,贾市乡锁湖村种植柑桔1500亩,外销柑桔只能用小型农用车一车一车往外拖。

(二)科技服务体系不全,生产管理水平低。调查中发现桔农对技术要求最迫切。随着农村务工经济发展,从事柑桔生产的桔农科技素质普遍下降,不少桔农对柑桔生产技术较为陌生,一些地方在柑桔病虫防治方面,由于缺乏统一组织,难以实现统防统治,病虫危害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一些地方常规技术都难以推广到位,县农业部门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但毕竟人员少,经费很难满足广大桔农的要求。作为基层农村推广体系,正处于改革过渡阶段,管理不通畅造成了公共服务严重缺乏,而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形成,导致适用技术推广滑坡,新技术推广难度大。不少桔农只讲产出,不讲投入,小苗上山,不施肥,幼苗套种高杆作物,许多桔园多年不施肥,不打药任其自然生长,以致见效慢、单产低、效益低。

(三)品牌意识弱,销售组织化程度低。龙山县柑桔就内在品质来说有优势“比尔脐橙”还深受广大销售者青睐,而个别地方桔农不注重品牌,单一的推销自己的产品,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和能力。大部分桔农分户经营,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刚刚起步,在市场信息,生产、技术产品营销等方面,桔农自我服务能力和保护能力弱,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四)投入少。从宏观而言,党在农村的惠农政策很大程度上在种、养、加,而特色产业开发很难争取项目资金扶持,从产效观上看,龙山县农民收入水平低,贷款难,开发特色产业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县一级虽然用于农业方面的资金不少,但由于大都分头管理,未能有效整合;民间资本、城市资本等社会资本投入特色产业开发的机制不活,优势产业并未获得优势资源的支持。

三、建议

(一)抓培管,切实做好恢复重建工作。为了使柑桔及早恢复树势,萌发新枝,开花结果。当务之急,一要组织千名干部下农村进行技术指导,帮助果农掌握灾后重建的技术措施,对遭受毁灭性损失的桔树实行品种改良和高位嫁接,对遭受一般性冻伤的?柑采取松土,剪枝、喷肥等措施。二要办点示范充分发挥样板辐射带动作用,抓好技术培训,引导农民抓好恢复重建工作。三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帮助果农进行恢复生产。

(二)抓基地,进一步巩固和壮大柑桔产业。充分利用龙山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形成规模的基本思路。重点:抓好酉水河流域的里耶、长潭、岩冲、贾市、内溪、隆头、苗儿滩等乡镇优质脐橙基地建设,抓好以石羔、华塘、新城、白羊、湾塘等乡镇贡水柚和优质橙柑基地建设,尤其要加强乡村一级柑桔产业发展规划,要将柑桔基地建设与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有机经合起来,合理布局,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巩固和提升龙山县的柑桔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抓科技,提质量,创品牌。一是要加强低改品改对长势较好的低产桔园,主要采取低产园改造,对树龄老化劣质桔园必须进行品种结构调整,积极推广良种良法如积极推广纽荷尔脐橙,白皮柚等适合龙山县种植的优良品种。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建立技术网络建设。县里要组建技术培训中心,确保每个规模乡镇有一名农业技术员,乡(镇)建立培训基地,重点村有一名农民技术员,村组建立培训示范户,通过示范样板现场培训、会议培训、网上培训,印发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提高老百姓的种植水平。三是树立创品夺牌意识,尤其龙山县要充分利用“天下秦域,中国里耶”旅游发展平台,打响里耶脐橙品牌,扩大知名度。

(四)抓投入,努力增强产业发展后劲。扶贫、农业、财政、移民、林业、交通等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努力向上争取资金,加大对柑桔产业建设的投入力度:①建议柑桔专业村的村级公路,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村庄道路硬化工程,扶贫、交通的“通达”、“通畅”工程,努力改变交通状况。②建议在里耶地区积极引进柑桔深加工企业和营销企业发展柑桔加工和精深加工,培植柑桔产业加工龙头。③建议在里耶建设龙山县柑桔交易市场,同时大力发展“民营、民办、民管”的柑桔协会和农民经合组织,力争重点乡镇和重点村,都有农民自己的柑桔专业合作组织,以此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自我服务能力。

(五)抓示范,努力提供优质服务。借鉴外地经验,县成立柑桔产业领导小组,落实“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个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措施”的“五个一”产业开发机制,大办不同类型的示范样板,县级领导每人要包抓一个100亩的示范园,每个部门包建一个100亩的示范园,乡(镇)领导每人包建一个50亩的示范园,通过示范,将技术、信息延伸到基地、到农户,各相关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围绕特色产业开发,提出服务柑桔产业开发的具体内容和措施,以此形成合力,促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