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土资源管理是个矛盾交点:发展经济与保护资源的矛盾非常突出;相对滞后的土地利用规划与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不相适应;繁锁的建设用地审批环节与节约行政成本相矛盾。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应该坚决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把握好土地这个"闸门",实施好土地这个宏观调控手段,探索出一条科学管理国土资源的路子。
树立节约集约用地的新观念
提倡节约集约用地,是指要合理、科学用地,用得有效益。能少用地的就不多用地,能用劣地的就不用好地,能用非耕地的就不用耕地。怎样才能做到节约集约用地,怎样做到既保护了资源又保障了发展,结合龙山的实际情况,应该把握好八个"度":
企业投资要有强度。企业用地选址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区域控制和统筹安排,引导项目入区进园,引导产业用地合理布局,在用地预审、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报批、供地等环节,严格执行用地定额指标规定,根据企业的生产能力、投资规模和社会经济效益核定用地面积,该核减用地面积的坚决予于核减。
配套设施用地要有限度。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不仅要规定土地利用类型,还要规定容积率、建筑密度和人均用地面积等指标。建设项目的可行性报告也应当包括这些内容,否则土地管理部门不予审批。按照龙山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条件,城市整体容积率可规划为不低于0.6,建筑密度不低于30%。
地上建筑必须要有高度。城市建设要有特色,没有特色的城市是没有生命力的,龙山县城的面积已经不小,关键是怎样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具有龙山特色。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实现城市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建设目标,提倡建设高层建筑,促进城市建设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土地开发整理要有进度。在开发整理项目过程中,一定要全程跟踪其进度。在实施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质量第一,坚持效益为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加强施工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管理,确保工程建设优质高效的完成,让质量第一的标准始终贯穿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去年以来,我县实施的6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时间短、工程质量高,产生了促进农村基础建设、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现金收入的显著效益。
村镇建设要有深度。大力推行农村规划建房,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行统筹规划,集中安置,严格控制村民分散建房。城镇建设要以优化城镇发展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改善居住环境为重点,建立以县城为中心,以里耶、茨岩、红岩、召市为节点的城镇发展体系。
盘活存量要有力度。对城市建成区内的闲置地、废弃地及时由政府收回进行储备或另行安排使用,对濒临破产或资不抵债的企业,应结合企业改革、改组,盘活土地资产,充分发挥存量土地资产效益,减少新建、扩建项目用地。各级政府必须加大依法处置闲置土地、盘活改制企业土地的力度,严肃查处开发商囤积土地行为的态度要强硬,不能心慈手软。
产业化建设要有梯度。土地资源应当向低能耗、高产出、环保型产业项目倾斜,优先保证战略投资项目、带动力强的项目,优先保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先保证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税收高的项目用地。鼓励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考虑大区域的产业布局,统筹区域内的产业发展,细化功能分工,实现产业互补,发挥土地集中利用的规模效应,增加规划区内基础设施的共享性,实现集约增效。最终实现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规模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的目标。
市场化运作要有透明度。实践证明,通过完善土地市场体系,经营性土地实行"招拍挂"方式出让,能够营造用地者集约、合理利用土地的自我约束机制,对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起着显著作用。运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是优化资源利用结构,发挥最大效益的最有效的手段。经营性用地一定要实行"招拍挂"方式出让,杜绝暗箱操作,提高土地出让的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
创新国土资源管理的新机制
国土资源部门要积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大胆创新,探索国土资源管理新机制,确保土地资源得到切实保护,实现可持续利用,确保地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得到有效的用地保障。
创新改革土地收购储备机制。完善土地储备制度,开展土地储备工作,是城镇提质扩容,完善基础设施、增加财政收入的快捷必然之路。实行土地储备就是要真正使土地供应做到"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出水",真正实现政府以土地为手段调控经济发展。
创新改革土地市场机制。今年起着力推行净地出让,熟地出让,力争用三年时间全面实行土地前期开发到位后再行土地"招拍挂"。全力完善出让地块的管理机制,严格规范改变规划容积率的审批程序,促进房地产市场有序开发、依法建设。建立相关的预算平台,国有土地出让总价款全额纳入地方预算,缴入地方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改进和完善土地出让金分配使用管理。
建立用地指标优先配置机制。用地指标优先满足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等项目,优先满足高产出、高效益、产业链高端的项目,优先满足多层标准厂房建设,以土地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坚持集中用地,企业进园区,商铺进市场,居民进小区。全面提升集约节约用地水平。
创新改革行政服务机制。努力把数字国土、金土工程成果运用于行政审批、跟踪管理和土地执法之中,建立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减少中间环节,再造办事流程,通过网上办公、网上审批等方式最大限度地为用地者提供服务,实现行政服务效能质的飞跃。不断加大国土资源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尽快建设好功能齐全、设施先进、服务到位的县土地交易市场,努力创建"五有"中心乡镇国土所。不断完善队伍素质教育培训机制。系统安排业务技能培训,增强干部职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深入开展"文明窗口"、"服务之星"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警示教育和廉政文化活动,塑造清正廉洁形象,打造人民满意行业。
解决项目用地的新问题
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最重要的两大职能。我们在严格执行国家法律,坚守耕地红线的同时,还得搞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用地服务,切实解决项目用地中的新问题。
解决重大项目的规划、呈报把关问题。对拟报用地项目要精选,要认真做好项目的筛选、储备工作。各部门要在项目的立项、环评、审批等环节严格把关,科学论证,确保项目的可靠性、真实性,落实重点项目重点保障、优质项目优先保障的要求,实行有限的用地指标与用地项目挂钩。认真审查,理清资料。确保报批资料齐全,数据真实准确,以保证报件按时高质量完成。
解决用地项目不依法用地的问题。对不按《国有土地出让合同》规定开工建设的项目要坚决依法处理。若不加以规范、限制,势必扰乱正常的土地市场秩序,导致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解决用地项目土地闲置的问题。对全县土地利用现状搞一次大排查,全面查清城镇建成区内的闲置地、废弃地情况,及时对其收回进行储备或另行安排使用。对批了不用或是批多用少的项目,坚决按法律法规进行收回储备或另行安排使用,对濒临破产或资不抵债的企业,应结合企业改革、改组,实行企业兼并、联合、转让等形式,盘活土地资产,充分利用存量土地,减少新建、扩建项目用地。
国土资源管理是政府的一项系统工作,我们必须立足当前、放眼未来,必须在依法行政上下功夫,必须在节约集约用地上下功夫,必须在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两者协调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县域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