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建言献策

因村制宜 分类管理 扎实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

发布时间:2008-07-22     稿件来源:     作者:

       

       近年来,根据县委安排部署,茅坪乡在远程教育工作中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村级的工作情况和站点的运行状况,对远程教育站点实行分类管理,有针对性地落实管理措施,有力地促进了远程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该乡的具体做法是:

        建设管理分类,夯实站点基础设施

       结合村站点建设“五防一配套”措施落实情况,将全乡8个远教站点按示范点、规范点、基本点三个标准进行划分。对示范点重点抓拓展创新,通过不断加大站点配套建设力度,不断提升场所配套水平,将站点建成拓展型站点;定期组织管理操作员集中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抓好远程教育网络的拓展应用。对规范站点重点抓规范提高。进一步规范场所建设,全面落实“五防一配套”措施,保障站点的正常运行;定期抓好管理员队伍轮训,不断提高管理员设备操作技能和熟练程度;抓好站点的日常管理。对基本点重点抓好整改完善。结合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多渠道选好配强村级管理操作员,督促落实好集中学习制度,确保完成上级安排的学习收看任务。目前,全乡远教点有中心站一个,规范站点5个,基本站点2个,并依托示范点为中心站成立了乡远教管理服务站,具体负责指导其他站点的工作,确保了站点运转规范化、制度化。

        教学组织分类,创新站点教学形式

       结合站点村产业实际,将全乡8个远教站点分为产业支柱村站点、产业空白村站点两种类型。在完成常规教学基础上,确保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

       产业支柱村站点在教学组织上主要围绕支柱产业发展、实用技术培训开展,做好协调服务工作。通过组织农技专家和远教辅导员对农民进行专题讲座、现场示范等形式,解决他们在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如:老场村有梨园1500亩,过去由于技术管理不到位,果农一直处于增产不增收的尴尬境地。村远教站建成后,乡管理服务站和村操作员积极组织果农利用远教平台查找相关信息,并请县老科协专家实地传播梨园管理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存在的技术问题,预计今年梨园可比往年增收20万斤以上,为果农增收20万元左右。

       产业空白村站点在教学组织上主要围绕产业结构调整、思想观念转变、农民素质提高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开展工作,做好引导扶持工作。每年年初,从站点村收集学习需求情况进行整理,有选择性地帮助发展项目或通过乡劳保站联系县劳动培训部门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如:复兴村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致富项目,村远教点建立后,结合该村实际,认真进行研究,认为劳务输出是带动该村脱贫致富的的首选项目。主动联系县、乡劳动部门到该村进行劳务技能培训。到目前为止,已组织车工、电焊等技能培训班3期,培训人员120人次,为他们外出务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费筹措分类,确保站点正常动行

       结合站点村集体经济实际,在站点运行模式上进行分类,积极探索以站养站路子,解决站点运行、维护经费等难题,逐步建立“政府适当投入,社会各界资助,站点尽量创收”的良性运行机制。为充分发挥中心站在远教工作的核心作用,乡党委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2万元,并自筹1万元,为中心站新添置投仪影、数码像机等设备,将该站建设为拓展型站点。同时,积极向州林业局等州直扶贫单位争取资金3.2万元,为各村级站点添置一批桌椅等硬件设备。

       在产业支柱村,积极组建专业技术协会,立足产业发展实际,围绕“远教+协会(基地)+农户”模式,根据协会或基地的需求办特色班、技术班,由协会或基地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站点的正常运转。

       在产业空白村,依托乡管理服务站,积极与烟草、农业等涉农部门的联合办点促学,通过采取乡村两级组织、远教搭台、部门资助等形式积极筹措资金,保障站点的正常运转。

       该乡通过坚持“因村制宜、分类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夯实基础设施建,创新教学组织形式,确保了站点正常运行,推动了远教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是把远教工作办成党员培训点,切实提高农村干群素质。针对当前农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偏低的实际,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优势,通过集中收看、按需点播和视频对接的方式进行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市场经济和农村适用技术知识培训,为提高他们的政治和科学文化素质做了大量的工作。县、乡烟草部门在庆口等6个村开展了烤烟规范栽培技术培训42次,培训烟农1000人次,创办远教支柱产业示范园一处。加强与县劳动局的合作,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为1640岁青壮年农民免费培训车工、缝纫、电焊等方面知识,共培训农民120多人次,拓宽了他们的就业渠道。

       二是把远教工作办成科技知识传授点,切实帮助农民致富增收。乡直有关部门充分发挥技术强、信息新、传播快的优势,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乡农技站组织专家服务队伍,在远教点开展理论讲解,在“田间地头”进行操作示范,兴办两薯种植示范园2000亩,助农增收。今年以来,乡直各部门充分依托远教资源,组织农技人员80人次,开展技术指导400人次,发放资料2000多份,为茅坪乡农村工作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三是把远教工作办成农村先进文化的传播点,切实引导农村移风易俗,通过利用远教设备定期为干部群众播放喜闻乐见的节目和先进典型事迹,传播积极健康的先进文化,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有效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乡文化站为了让村民远离赌博,组织山歌队、健身队,利用重大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把许多农民从打牌赌博的陋习中解脱出来,有效地引导当地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