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建言献策

以《龙山文史资料》为例探析政协文史工作规律

发布时间:2008-07-30     稿件来源:     作者:

 

政协文史工作作为政协的一项经常性的基础性工作,是一项富有统战特色的文化事业和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这项工作,是在周恩来亲自倡导下开展起来的。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政协文史工作在存史、资政、团结、育人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为此,贾庆林主席在2007112日召开的全国政协文史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做好文史资料工作,对于人民政协更好的履行职能、发挥作用,促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大文史工作者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始终保持文史资料亲历、亲见、亲闻的特色和统战特色,始终坚持长期形成的方针和原则,进一步做好文史资料的征集和抢救工作。抢救是当前文史资料工作中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要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努力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各级政协组织要切实把文史资料工作作为人民政协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要加强对文史资料工作的组织协调,制定文史资料工作的中长期发展计划。要重视文史工作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善于团结、勤于沟通、作风民主、勤奋进取的高素质文史工作干部。为贯彻落实贾主席关于文史工作的指示精神,寻找一条文史征编的路径,推动文史工作在政协履行职能,促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作用,笔者试图从《龙山文史资料》征编过程、现状和参与文史征编的经历中寻找一条政协文史资料的征编规律,以为参考。

一、透视《龙山文史资料》

《龙山文史资料》是龙山县政协年刊类机关刊物,开辟有本刊特稿、人物纵横、口述实录、史实经纬、史海钩沉、沧桑回眸、文化遗产、神州巡礼、珍闻趣事等栏目,主要刊发历史见证人和社会各界朋友撰写的反映近百年来,特别是建国以来主要发生在龙山境内的政治军事、工商经济、文教科技、民族宗教、港澳台侨、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重要事件的内幕秘闻和重要人物的鲜为人知的经历及珍贵照片。自1984年4月龙山县政协成立25年来,在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前提下,突出亲历、亲见、亲闻特征,共出版了21辑,1145篇,384.92万字融思想性、史料性、可读性为一体的《龙山文史资料》。可以说,这在湖南省乃至全国县级政协文史工作中是屈指可数的。那么,龙山县政协是如何开展文史工作的呢?

争取领导重视是开展文史工作的第一步。

在县政协的努力下,《龙山文史资料》的征编一直受到龙山县委的高度重视,并被县委作为全县三个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头戏来抓。作为全县文明建设个性目标管理项目,《龙山文史资料》的征编每年都提交县委常委会议研究讨论,并把它作为县政协的个性目标列为文明建设目标管理项目。作为硬性工作指标和一件实事政协主席每年都要与县委签订《龙山文史资料》征编责任状,并把它与委员调研、视察、提案督办一道以工作要点形式用县委批转文件向下转发,突出它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县政协主席的重视下,组建了由文史撰稿人、编委、正副主编、校审、主审、正副主任构成的《龙山文史资料》编辑委员会,并配备了专门人才从事文史工作。

文史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是开展文史工作的第二步。

文史工作从决策上引起县委重视后,将文史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是政协开展文史工作的保障。经过龙山县政协主席的努力,在每年全县事业建设经费配支会上,县委都将文史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强调财政部门每年都要及时、优先、足额拨付文史专项经费以保障政协文史工作顺利开展。

认真征编文史是开展文史工作第三步。

一种理念。《龙山文史资料》一直以来被县政协作为礼品工程、名片工程来抓。客人来龙山、来政协送什么,就送《龙山文史资料》,这是龙山县政协人的共同理念。一直以来,龙山县政协将《龙山文史资料》的征集、研究、出版作为政协的礼品工程、名片工程来建设。为此,龙山县政协高度重视文史工作,只要相关文史工作的事务,都提交主席会议和常委会议进行研究讨论。文史工作除主席外,并明确两名副主席联系分管,以加强对文史工作的领导。文史学习委根据主席和常委会议精神,结合文史工作的具体要求,对文史工作进行定性、量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不拘一格征文史。龙山县政协文史工作是站在大团结、大统一的思想基础之上的。文史工作是在尊重历史、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恪守实事求是原则的基础上开展的。注意以史为鉴,体现文史资料的生命力和价值,是龙山文史工作的一贯主张和文史征编的着力点。在文史征编中,不管哪个阶级党派,哪种思想信仰,只要是在龙山近现史上发挥和作出过贡献的龙山文史都予以征编。同时,按照征编文史资料三加强一开拓的要求,在继续挖掘建国前政治军事史料的前提下,加强了对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史料的征集,加强了对土家族史料的征集,加强了对台、港、澳及海外史料的征集与交流,并开拓了建国后史料征集的新领域。如围绕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大力征集红二六军团在龙山活动的史料,围绕知青、扶贫、水利和抢救老干这个资源分别编辑出版了龙山知青、扶贫、水利水电和三辑老干专辑。同时,为了抢救处于频危壮态的龙山文化遗产资源开辟了文化遗产专栏。

文史征稿渠道宽广。为优化文史稿件质量,拓展《龙山文史资料》的征稿渠道,龙山县政协文史学习委加强与龙山县政府门户网站,即中国龙山网的合作,起草了《龙山文史资料》、《那年那月》、《我的高考故事》、《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等征稿启事,在网络上开展文史征稿,以提高《龙山文史资料》的稿件质量数量。2年多来,向《龙山文史资料》投稿的有甘肃、云南、湖北、河南、安徽、黑龙江、江西、广西、江苏等十几个省份,应征稿件20余万字,图片50余幅。在开辟网络征稿渠道的同时,通过电话征稿、信函征稿、当面约稿和组建文史通迅员队伍的方式,加大《龙山文史资料》的征稿力度。为了广征博采文史资料,加强文史征集队伍建设,25年来,共聘请了8120多名文史通讯员、征集员。与此同时,在龙山的民安和里耶两镇设立了文史征集小组,负责开展辖区内的文史征集工作。截止20086月低,共征得文史资料782.3万余字和10117张图片。同时,在中国龙山网开辟《文史龙山》专栏,加强对龙山文史的宣传。

三关确保文史质量。开展文史的最终目的在于践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实现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功用。因此,在文史征编的过程中龙山县政协文史工作者始终严把政治关、史实关、文字关,始终坚持三要、四不、三给的征稿原则,以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主要线索,突出文史的综合性,注意正反史料的互补。在文史征编过程中,一旦发现反党反社会主义、不利团结、有剽窃抄袭嫌疑、与史实不符甚至是歪曲历史的文史稿件一概不予编录。文字差错率严格控制在万分之二之内,原则上不放过一颗字。在此前提下,龙山县政协文史工作者们对每辑《龙山文史资料》的校对不下五次,并严格按照登记、磷选、初选、打印、校对、校审、核审、签发、出版的程序开展文史的征编工作。与此同时,建立了《龙山县文史资料来稿登记管理制度》,内容包括来稿登记、鉴别真伪、价值评估,尽可能从源头控制文史质量,尽可能提高文史稿件的使用价值和社会效益,尽可能向社会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产品。

文史交流是开展文史工作第四步。

龙山县地处湘鄂渝黔边区的武陵山中,与武陵山区的其它县市山同脉、水同源、人同族,有着共同的人文背景和自然环境。这为相互间开展文史交流协作创造了条件。25年来,龙山县政协与武陵山区54个县市以及和武陵山区外围30余个市县已形成了文史资料纵横联动的交流协作局面。截止2007年,为省州文史出版物提供200余篇135万余字的文史稿件。如2003年,为湘西州政协《古城里耶》专辑提供文史资料35.86万字。与湘鄂渝边区五县(市)协作出版了《湘鄂渝边神兵》等560余万字的文史协作资料。并建立了《龙山县文史资料应用交流登记制度》对文史资料应用交流情况进行登记。25年来,龙山县政协采取各种方式共赠送《龙山文史资料》32000余册,并接收了12400余册外县市赠送的文史资料。它们为区域民族团结、合作、进步作出了贡献。

二、从《龙山文史资料》探析政协文史工作规律

从《龙山文史资料》的征集、编研、交流情况可以看出,政协要编辑出质优量多的文史资料,并让其发挥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功用,履行政协职能就必须遵循文史工作的内在规律开展文史资料的征编工作。那么,这是一条什么样的文史工作规律呢?

1、进入领导决策,让文史工作获具决策力

领导重视是文史工作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文史工作要获得成功,首先要得到政协主席的重视,然后要得到县委领导的重视。这是文史工作进入领导决策程序的两个步骤,也是开展好文史工作的首要前提。同时是文史工作获得机构、人才、经费保证的基础条件。

如何让文史工作引起领导重视,并进入领导决策范围呢?建立科学客观的文史工作汇报制度是必由之路。文史工作者采用口头汇报、行文汇报、用文史资料汇报、用文史资料所取得的效益汇报这种递进式的汇报机制向领导汇报文史工作的国家政策、开展情况、社会利用情况来引起领导重视,而后进入领导决策程序,让文史工作获得决策保障。

2、确定文史主题,让文史工作获具吸引力

有目标才能有动力,才能有奋斗方向。文史主题的确定就是给文史工作定目标、定方向。这对文史工作成功与否具有决定性意义。

政协文史资料是全面记载地方文史的载体。因此,文史主题的确定在考虑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前提下,应以围绕曾推动地方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人物、事件和地方特色文史现象为核心确定文史征编主题。在此基础上,适度考虑反面史实为文史征编主题,加强正反史料的结合,让确定的文史主题所包含的内容实现科学性、全面性、公正性、客观性的融合。

如何让确定的文史主题对文史撰稿人产生吸引力,并让他们阅读文史主题后有创作的冲动呢?确定文史主题实现四个结合。即结合国家文史政策确定文史主题;结合本地特色文史现象确定文史主题;结合重要历史事件、人物确定文史主题;结合政府长远规划确定文史主题。通过四个结合,选择那些历史上发生过的重点、热点、疑点人物、事件为文史主题开展文史征编工作。

3、拓展文史征稿通道,让文史投稿获具便捷力

文史征稿通道是文史工作与文史撰稿人之间的桥梁、媒介,便捷的文史征稿通道是获得优质量文史稿件和文史工作走向成功的保证。

巩固传统文史征稿通道。无论社会发展到何种程度,纸质传媒永不会消失。为此,文史稿件的传统征稿模式将长期为文史工作服务,将永远作为文史资料主要的征稿通道长期存在下去。所以说继续巩固电话征稿、信函征稿、上门(当面)约稿、公告证稿(即纸媒征稿)等传统征稿方式,保证文史稿件传统通道的畅通,是文史工作走向成功的一步。

拓展文史征稿新传媒通道。因特网、电视是信息社会人们获取信息最快最便捷的通道,是寻常百姓联通内外最主要的信息工具之一。它不但覆盖面广,更是突破了地域局限,为新时期的文史工作带来了无限契机。因此,开辟文史网络、电视等现代传媒征稿通道将大大提高文史工作的地位,有助于获取大量的优质的文史稿件。

组建文史撰稿人队伍。长期以来,文史撰稿人均为自由撰稿人,这使文史资料的作者和稿件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机动性,缺乏稳定性。聘请文史通讯(征集)员,组建文史撰稿人队伍,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文史通讯员与文史自由撰稿人的结合,使文史稿件实现了稳定性与机动性的结合,保证了文史稿源。聘请行业代表,有一定写作功底,精通行业历史脉络的行业精英人物为文史通讯员,以稳定文史撰稿人队伍,从源头上确保文史稿件的数量、质量。

开辟特色文史征稿区。根据区域内特色文史,划分特色文史征集区,设立区域文史征集组,负责对区内特色文史进行抢救性挖掘、整理,出版专刊,开辟专栏,以揭示区内特色文史现象,并予以传承宣传。

建立文史来稿登记制度。文史稿件是文史撰稿人辛勤笔耕的成果,是文史撰稿人权益的体现。建立文史来稿登记制度,对文史撰稿人的来稿进行登记管理可实现这一目标。建立文史来稿登记制度,一可防止文史稿件遗失,尊重当事人劳动成果,激发文史撰稿人创作热情;二便于选择文史稿件,编辑文史资料;三便于对原始文史稿件的进行存档管理。

4、严控文史质量,让文史工作获具感召力

要让文史资料真正成为有益今人,惠及后世的优秀的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文史工作者必须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责任心的层面上,认真把好文史质量关。在认真选编、审核文史作品的同时,在管理层面上要形成文史撰稿人、编委、正副主编、编审、正副主任为主导的文史作品编审程序,认真把好文史作品的政治关、文字关、史实关,最大限度保证文史资料的质量和政治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发挥。

把好文史质量关分把好内容(文史作品)质量关和形式(装饰版式)质量关两个方面,为此,我们应:

引进文史递进编审制。文史递进编审制是由文史作品筛选制、校阅制、校审制、审读制、审定制构成。文史撰稿人所投稿件、图片数百件乃至上千件,而每辑文史资料能刊发的稿件、图片又有限(数十件)。两者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迫使文史工作者不能不对所投来的文史作品进行筛选、初定、初印,然后进入校阅、校审、审读、审定程序。一般情况下,筛选、校阅由文史工作者完成,校审、审读由政协聘请的审读员完成,审定由编辑委员会正副主任完成。

建立文史作品审读监管制度。文史作品审读监管制度是由政协聘请的文史阅读员、审读员组成的文史阅评组对文史工作和作品进行评阅、监督的文史监管工作机制,它包括文史阅读和评议两个层面。文史阅读和审读员通过对文史工作全程的监管,和对文史作品进行阅读,写出阅评情况,提出监管阅读意见,实现对文史质量的社会把关。

加强对文史撰稿人的培训。加强对文史撰稿人的培训,从源头上把好文史作品质量关。文史培训对象包括文史通讯员、文史阅读员、文史审读员、文史工作者和部分文史自由撰稿人。对他们通过举办文史写作培训班、征订发放文史书刊、行文、开座谈会的形式对文史撰稿人传授政协文史工作政策、原则、方法,文史征编主题、范围、时限、以及文史作品写作技巧。通过开展文史撰稿人12345素质(一个文史通讯员团队,人格、心理两项素质,创新、团队、责任心三个意识,积极进取、吃苦奉献、不断学习、敢拼敢闯四种精神,社交、写作、组织执行、口才交流、分析思辩五个方面能力)培训工程,提高文史撰稿人素质,逐步推进文史资料视觉化、网络化、公众化进程。

5、规范文史资料交流程式,让文史工作获具社会力

文史资料只有通过交流才能有效发挥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功用,才能促动政协更有效的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可以说,文史工作的终极目的就是实现文史资料的交流。

文史资料的交流分文史资料刊发信息发布和文史资料的交流两个步骤。文史资料刊发信息可通过报刊、网络、电视发布,文史资料可通过书店发行、赠送、索要等方式实现交流。其中赠送可分赠送、互赠、呈缴、派送、存档几种方式。

积极遵守国家地方文献呈缴本制度。政协文史资料是地方文史资料,是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文史馆、情报信息中心梦寐以求的东西。因此,国家建立了地方文献呈缴本制度,要求各地方文献出版机构将出版发行的地方文献向这些图书文献收藏机构呈缴3-5本。人民政协应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将出版发行的文史资料按规定呈缴给这些图书文献收藏机构,进入社会系统,让文史资料充分发挥它的三个效益。

会议赠送文史资料。人民政协通过会议履行职能,因而经常召开各类型会议。因此,通过会议实现文史资料的交流是文史交流的主要方式。政协可通过召开全会、专题会、座谈会、文史互赠会、文史征编交流会、文史发行交流会实现对文史资料的交流。

通过活动交流文史资料。考察、视察、调研是政协经常开展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实现对文史资料的交流:一方面将自己的文史资料作为礼品带出去赠送给活动地对方,另一方面将活动地的文史资料带回来。

派送文史资料。文史资料刊发后,文史工作者要根据各种情况拟定出欲赠送文史资料的对象名单,然后根据拟定名单派送、邮寄文史资料。文史资料派送对象应包括:同族、同源、同俗地政协;本地政要贤达、社会知名人士及各单位;文史撰稿人及作品所反映主人翁;从事地方文史研究的专家学者;本籍在外成功人士;其它地域政协、各上级政协、政协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