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工作落实,不仅是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的问题,也是衡量党员干部懂不懂政治、讲不讲政治的一个重要标志。抓好工作落实,是务实作风的具体体现,它不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而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我们要站在实现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工作事业心,坚持创造性、发扬坚韧性、形成导向性,切实把“三个代表”的要求和上级的各项部署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坚持创造性,就是要善于把上级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提出解决问题新路子和新办法
各地区各部门的情况不相同,贯彻上级精神时,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如果贯彻上级精神时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看起来似乎执行得很坚决,实际上只起了传话筒、留声机的作用,其结果必定是贻误工作、贻误事业。
首先要认真学习好上级精神和各项部署的具体内容。正确领会和把握其精神实质,解决好为什么干和怎么干的问题。要在充分走群众路线、集思广益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决策,召开会议或下发文件进行部署。完成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方案,事情才进行了一半,还有重要的一半,就是确保决策和部署的贯彻落实。如果我们作出的决策得不到落实,应该做的事没有去做,应该做好的没有认真做好,说话不算数,就会违背党的根本宗旨,就会失信于民,影响党的形象和威信。
其次要理清思路。要把握重点,在深入调研、摸清本地区本部门的实情上下功夫。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围绕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广泛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搜集第一手资料,掌握真实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找准最佳结合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先干后争论,先试后评论。要树立只争朝夕,抓落实的高效作风,时刻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贯彻落实既定目标,坚决雷厉风行,快捷高效地完成任务。
再次是要及时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人民群众反映集中和强烈的问题,要高度重视,从具体工作和具体问题入手,从速提出解决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办法。
坚持坚韧性,就是要大力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去博得党和人民的认可
抓好工作落实,就是把决策变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是由一个认识世界到改造世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料的困难和问题,有些工作特别是一些改革措施还会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有一种无私无畏的勇气、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顽强的意志,有一股不达目标不罢休的韧劲,既不为取得了一些成绩而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也不为出现了困难而动摇斗志、畏缩不前。
一是要坚持察实情。我们必须增强工作的预见性,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党员干部要大力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群众意识,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深入群众,真实了解社情民意,捕捉社会信息动态,及时发现苗头和倾向性问题,真正做到见微知著,心中有数。
二是要坚持原则明实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过程,是宣传政策法规、统一思想认识的过程,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必要手段。要深入研究、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善于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工作。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实事求是地把情况讲明、把道理讲清。同时,要讲究宣传策略,采用生动活泼、贴近群众、入情入理的教育方法,通过说服解释,从而疏导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上问题。
三是要坚持求实效。要正确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要坚持权为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正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正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执政为民与群维力的良性互动,使公共秩序的建立、群众合法权益的维护得到充分的体现。
坚持导向性,就是要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鼓励党员干部真抓实干良好氛围
现实生活中,有的领导干部弄虚作假,好大喜功,搞形式主义,这些往往同哪个地方的风气和用人导向有关。评价一个干部的政治水平和领导能力,不仅要看他说了什么,更重要的是看他做了什么,不仅要看他抓决策上工作的能力,还要看他抓落实和基层工作的能力。
其一要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在以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选人用人应当始终牢牢把握发展这个大局,始终贯彻发展这一理念。坚持以发展念论英雄,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要进一步完善干部考察、考核制度,改进干部考察方法,积极引导和鼓励广大党员干部干实事、鼓实劲、出实招。对那些德才素质好、工作踏实肯干、吃苦耐劳、有干劲、有成绩的干部,要表扬鼓励,提拔重用,对那些有“唱功”、无做功、做表面文章、夸夸其谈的干部,要严肃批评,帮助其改正;对那些缺乏责任心、喜爱空谈、给党的事业造成严重损失的干部,要进行调整,问题严重的要坚决查处。
其二要实行干部选任失察失误处置机制。对于选人用人上的错误和问题,防范和发现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也是当前最感棘手的,还在于如何规范刚性的制度,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加以处置,使干部选任失察失误责任人受到应有的追究与惩处。对于选拔任用干部不按政策规定行事造成失察失误的,要进行通报批评、组织处理和追究法律责任。
其三要规范干部作风建设机制。党的作风建设是与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紧密相关的,因而也必然要建立相应的制度。党的作风很大的一部分涉及物质利益,只靠思想教育不可能收到全部效果,从制度上规定党员干部应当如何处理物质利益关系,使不良作风就没有漏洞可钻,优良作风也会得到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