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交通建设工作现场会发言材料
创新机制 强化管理
努力实现龙山交通建设新跨越
龙山县人民政府
(2008年7月30日)
近几年来,我县抢抓机遇,着力推进以交通建设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2007年共完成通乡油路路面工程156.9公里,启动路基改造372.5公里,完成通畅工程61公里。今年,州分通乡油路建设任务82公里,而我县启动了119公里,路基工程现已全面完工,提前启动了2009年6条通乡油路的路基工程。州定通畅工程任务81公里,现已完成90多公里。在上级投入未到位的情况下,今年已完成交通建设投资7000多万元。
一、创新项目争取机制,千方百计跑项目
一是搞好规划备项目。立足大交通,科学制订了《龙山县交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时将茨永公路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列入项目库,增补和完善了黔张常铁路、黔张高速等项目。着力构建县城至乡镇2小时交通,县城至州府3小时交通,县城至省城6小时交通网络。认真做好交通建设项目前期工作,随时能够拿出成熟的项目向上申报,如项目库内筹备的9条省际边际路,目前已启动3条,其他边际路时机成熟即可开工。二是吃透政策找项目。认真研究上级政策,根据政策和信息确定争资方向,调整项目计划。2005年底,我县获悉国家将调整全国铁路网规划的信息后,及时提出了规划建设黔张常铁路的议案,得到了省里的积极支持,铁道部作出了“适时纳入规划”的答复。今年初,根据有关政策,我县将花里龙公路改造工程调整为花里龙新建工程请省里支持,省交通厅已原则同意实施。三是不畏艰难跑项目。强化争资上项意识,在争取符合政策的项目上锲而不舍,志在必得。争取黔张常铁路入规时,我县加大跟踪力度,多次到武汉、北京拜访铁路专家和有关领导,县主要领导曾经一个星期三上北京。今年6月底,国家发改委终于将黔张常铁路纳入了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调整规划。经过积极争取,总投资3800万元的湘鄂情大桥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省里已明确建设资金1900万元。从2005年开始争取的茨永公路,预计今年10月可开工建设。
二、创新投入机制,千方百计找资金
一是不等不靠,自筹资金。岩冲至隆头公路是我县的重要网络路,按有关规定不能纳入县乡公路改造计划,我县不等不靠,自筹资金100万元进行了路基改造。半隆公路洗车河老洞村特殊路段坡陡弯急,多次发生事故,2006年我县自筹40万元,提高了该路段的建设标准,增设了安保设施,有效消除了安全隐患。县里对通乡公路路基工程按3万元/公里配套资金,对通畅工程按5万元/公里配套资金,并公开承诺,只要达到通畅工程建设标准,建多少路县里配套多少钱。2006年,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投入交通建设资金600多万元。2007年,投入近1000万元。今年,力争投入1500万元以上,交通建设投入将占到财政总收入的10%左右。二是捆绑资金,部门联动。实施五台至楠竹公路改造时,捆绑了发改、国土、交通、财政等部门资金710万元。实施华塘官渡口通畅工程时,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工程建设资金缺口很大。通过召开联席会议,确定了由交通和国土部门共同出资并提高建设标准,按4.5米的路面宽度建设。据统计,全县交通建设每年捆绑发改、林业、扶贫、移民、国土、烟基等资金近2000万元。三是群众支持,投资投劳。在三元、石羔等乡镇实施公路改造时,沿线群众积极支持,多数人放弃占地补偿支持交通建设。民安至三元15.1公里长的县乡公路建设,实际支付土地补偿资金仅1万多元。石羔镇中南村原来路基宽度不够,达不到建设标准,为早日实施畅通工程,当地百姓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对路基进行了整修,确保了通畅工程的顺利实施。四是财政贴息,银行贷款。对已确定的交通建设项目,在上级资金尚未到位的情况下,以县交通部门名义到银行贷款,县财政予以贴息,两年来累计从银行贷款2000多万元用于交通建设。五是集中采购,节约资金。加强对水泥价格的调控,做到全县一盘棋,对农村公路建设所需水泥实行集中采购。经与厂家协商,每吨水泥采购价格比市场价优惠10%左右,每年节约资金近400万元。
三、创新管理机制,千方百计抓质量
严格施工队伍准入,在选择施工队伍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资质审查,坚决排除有不良记录、无垫资能力、无施工经验、无机械设备的施工队伍。严把质量监督关,在全州率先成立了交通工程质量技术监督站,对项目所在村的村书记和村主任进行技术培训,聘请两名当地村民担任现场施工监督员并挂牌上岗,一人监督水泥用量,一人负责路面施工,防止偷工减料现象发生。各施工工地设置了技术质量监督公示牌,公布各技术人员、分管领导电话。印制了《通畅工程质量技术联系卡》,标明了质监、管理单位和人员的联系方式,并散发到各项目建设地,强化社会监督。目前已受理并查处各类举报15起,有效确保了工程质量。
四、创新营运机制,千方百计保平安
一是积极实施农村客运网络建设。2006年初编制了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工作总体规划,确定了“划定片区、公司化经营”的模式,鼓励引导经营业主走集约化、公司化经营的农村客运发展路子,在全州率先启动了农村客运公交网络化建设工程。城乡客运公交公司实行统一车型标志、统一进站、统一发班、统一调度、统一票价、统一核算等“六统一”的新营运模式。全县共成立了16家农村客运公交公司,开通了县到乡公交线路18条,乡到乡公交线路9条,乡到村公交线路5条,投入新中巴车125台1968座。公司普遍降低票价,还为贫困学生和优秀学生发放免费乘车卡,使群众坐上了安全、方便、实惠车。两年多来,公司共计让利2000多万元,惠及我县40多万群众,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二是加快客运站场建设。先后启动了召市、桂塘等农村客运站建设,兴建了10多个候车亭,启动了总投资1170万元的里耶二级客运站建设,全县路站运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三是积极实施安保工程。近两年来,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在209国道重点路段增设防护墩1.5万个,防撞墙3000米,在S305和S231新设护栏12公里,设警示标志2085块。四是积极探索交通安全监管新模式。交警部门在全州率先提出了“五个一”的安全监管模式,即用表、图、站、监管记录、手机短信等五项措施统揽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目前正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五、创新建设机制,千方百计促发展
确定各乡镇(街道)为通畅工程的业主单位,充分调动乡镇的积极性,变“要我修路”为“我要修路”。对拟实施的通畅工程建设项目,要求路基宽度必须达到4.5米,并且乡村两级干部积极性高、群众广泛支持的,才纳入建设计划。确保交通建设工程开工一处,就快速建成,早日让当地百姓享受到交通发展成果。如民安镇城郊村,老百姓迫切希望修通高标准的水泥路,村民们自筹资金20多万元整修了路基,交通部门实地查看后,迅速启动了该村的通畅工程,目前工程已接近尾声,群众十分满意。
在编制规划时,我们着眼于发挥公路对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坚持农村公路建设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优先考虑连接中心集镇的公路改造;坚持农村公路建设与旅游产业建设相结合,科学规划里耶、洛塔等景区路网;坚持农村公路建设与农业产业建设相结合,精心编制烤烟、百合、柑桔、辣椒等产业较发达乡镇的公路网络。大安乡是我县主要的烤烟生产基地,2007年,在该乡公路尚未立项的情况下,县里就提前启动了该乡的通乡油路建设。随着公路建设工程的实施,公路沿线乡镇加速发展,如桂塘、召市等地的小城镇建设不断推进;里耶、洛塔等地的旅游产业不断升温;华塘红岩寺、白羊民爱村实施通畅工程后,蔬菜、百合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带动下,我县已初步形成烤烟、百合、中药材等优势农产品基地45万亩,发展成型农产品加工企业23家。城镇化率已达到31%。今年,随着茨永公路、湘鄂情大桥等大项目的启动,有望完成交通投资2亿元以上,将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加速发展。
我县农村公路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兄弟县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与领导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距离。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比较突出,如铁路、高速等大通道建设立项十分困难;物价上涨较快,交通投入标准未能及时作出调整;绝大多数村级公路达不到通畅工程路基标准,需大规模整修路基,县乡财政压力大等。
今后几年,我县将按照集中精力办大事、握紧拳头保重点的原则,突出抓好茨永公路、花里龙公路等大通道建设,力争黔张常铁路早日开工。继续抓好通乡油路、通畅工程、省际边际公路和客运站场建设。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积极借鉴兄弟县市做法,着力构建更加便捷畅通、高效安全的交通网络,努力建设全面小康、文明祥和、山川秀美、特色鲜明的新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