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建言献策

培育文化旅游产业,加快洗车河镇经济社会发展

发布时间:2009-02-26     稿件来源:     作者:

 

洗车河镇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古镇,是洗车河流域土家原生态文化保护区的中心。近几年来,洗车河镇党委政府依托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精心谋划,努力打造洗车河镇文化旅游品牌、民俗文化品牌、地方饮食文化品牌、培育文化旅游产业,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依托古镇旅游资源,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洗车河镇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和特定的自然环境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风情习俗和民间文化。洗车河流域的土家原生态文化目前是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地方之一,其境内的土家织锦、摆手舞、茅古斯、打溜子等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土家哭嫁歌、土家摆手锣鼓、土家梯玛、土家舍巴节、土家咚咚喹等被列入第一批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古镇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底蕴、浓郁的民族风情及秀丽独特的沿河风光叫人留恋忘返。走进洗车河,就好像走进一幅浓淡相宜的古画里。近年来,洗车河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古镇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精心谋划古镇文化旅游规划和发展布局。在县里的大力支持下,先后筹措资金200余万元,对洗车河古镇进行修复包装,恢复原有石板街、小桥流水、具有农家风味的环境风貌,保护好原有石板街、土家大屋、关帝宫等古建筑。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和保洁工作,保持古镇美化、净化。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步伐。投入28万元铺设排污管道和沿河化粪池建设工程,投入10万元整修了沿河两岸的明清古屋,较大的改善了古镇旅游设施条件。她以其宁静中的秀美,秀美中的宁静而载入《中国古镇羊皮书》,特色古镇的效应得以彰显。2005年以来,洗车河镇成功接待了中央电视台及省州多家电视台采风摄制组和大批北大、清华、复旦、香港浸会大学等50余所高校学子来洗车河进行社会实践及摄影写生;洗车河接待了来自东南亚、欧美、非洲等30个国家组成的爱心扶贫旅游团队共17170余人次,成为继张家界、凤凰外,外国人来湘西最多的地方之一。

依托土家民俗资源,打造民俗文化品牌

洗车河素有歌舞之乡的美誉,尤其是农村喜闻乐见的土家族群众文化活动深受人们的喜爱。为了传承、繁荣土家族民俗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洗车河镇党委、政府千方百计挖掘潜力,组织创办了洗车河镇三月堂艺术团,投入5万元资金,购置各种乐器、道具,添置文化娱乐设施和购置土家民族服装200余套。每年都组织隆重的洗车河古镇龙舟节,每逢佳节,三月堂艺术团都自发为群众表演大摆手舞、小摆手舞、玩龙灯、打溜子、土家锣鼓等群众喜欢的文艺节目。每日夕阳黄昏的时候,凉亭桥、恋爱桥等地方到处都是自娱自乐的群众,她们表演摆手舞、扇子舞、九子鞭等土家传统舞蹈和唱山歌等文艺节目,成为洗车河古镇一道亮丽的风景。丰富的文化活动,为当地的居民提供了锻炼的舞台,群众文化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州享誉海内外的大型舞蹈诗《我的湘西》中的哭嫁女,其表演者就是来自洗车河镇的土家族农民演员彭天梅老大娘和年轻姑娘李晓艳。

依托土特产资源,打造地方饮食文化品牌

豆制品加工在洗车河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干豆腐、霉豆腐、土家火炕腊肉等土家风味饮食是洗车河的一大特色。洗车河人有豆制品加工的历史传统,用洗车河的水和本地黄豆制成的洗车河豆腐不仅细腻白嫩,而且绵劲好、口味香美,香辣豆腐乳洗车河干豆腐等特色产品更是享誉国内外。镇党委政府提出了特色产业兴镇的口号。洗车河镇的豆制品加工,以前一直是粗放经营,质量保鲜和卫生标准一直是传统加工无法突破的制约瓶颈。党委政府决定在规模、品牌、效益上做文章,协调资金20万,扶持18户豆制品加工大户,对作坊进行升级改造;成立了镇豆制品加工领导小组和民间豆制品加工协会,形成了公司+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2006年,协会申请注册洗车河豆制品一系列商标,其中洗车河刘氏香辣豆腐乳洗车河干豆腐等产品畅销市场。

20069月,洗车河香辣豆腐乳参加中部博览会,由此洗车河香辣豆腐乳除在周边地区吉首、张家界、恩施等畅销外,20071124日,龙山县洗车河刘氏食品厂生产的霉豆腐获得金奖。在省城长沙举办的中国·湖南第九届农博会上荣获金奖,被誉为湘西一特,湖南一绝。由此洗车河香辣豆腐乳除在周边地区吉首、张家界、恩施等畅销外,同时也摆放在重庆、武汉、长沙等大城市的超市货架上。2006年起,洗车河香辣豆腐乳出口朝鲜等国,目前,全镇共有1100余人从事豆制品加工和销售。仅豆腐经济这一项收入就700余万元,全镇从业人员人均纯收入增加300余元。豆制品特色产业的兴起也带动了本镇和周边乡镇的产业大调整,大面积的种植黄豆、辣椒和花椒给种植农户直接带来1000万元的经济效益。群众说:发展特色产业是党委政府为老百姓找的一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金钥匙。

 

 

(责任编辑:唐荣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