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共其器”。要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提高执政能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
着力强化理论武装,树牢执政理念
针对执政理论不牢的问题,加强班子和干部执政能力建设,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理论武装的针对性,重点突出“三观”教育。一是开展发展观的教育,增强责任意识。今年来,我镇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采取突出主题学、走出门去看、请进来讲、相互之间比、组织起来议等多种形式,集中学习了10余次,教育干部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明确发展方向,拓展发展渠道,着力解决部分干部对发展定位不准、思路不清、办法不多的问题,形成了全镇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二是开展群众观教育,增强公仆意识。紧紧围绕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个核心,采取结对帮扶、定点联系、调查研究等方式,要求干部坚持“两个务必”,做到“四个牢记”,转变工作作风,切实解决一些干部与群众联系不紧、不为民谋利、在群众中形象不佳的问题。近年来,我镇先后启动了自来水、通村公路、敬老院、通乡油路等工程建设,有效解决了老百姓饮水难、行路难、养老难等问题。三是开展时代观教育,增强创新意识。紧紧围绕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要求,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加快发展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切实解决一些干部安于现状、盲目排外、视野狭窄的问题。今年我镇安排了部分干部到发达地区考察学习,通过考察,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丰富了阅历,激励了斗志,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创新意识,这些干部成为了镇里开拓创新的领路人。
着力注重培养锻炼,提升执政素质
一是强化教育培训,不断丰富知识。我镇是烤烟生产大镇,为切实提高烤烟生产的质量和效益,我们坚持急需、实用的原则,对烤烟生产、烘烤等新技术在全镇干部中进行了培训。同时还根据实际工作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岗位干部的不同需求,因材施教,探索分类培训的路子,让干部尽快熟悉掌握市场经济、法律法规、招商引资等各种新知识、新技能。二是重视实践锻炼,不断增长才干。按照立体、复合的要求,把优秀年轻干部外派发达地区,到上级机关跟班参训,到村驻点参与中心工作,定期组织召开村委会、支委会和群众会,让他们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开拓视野、增强本领。三是加强轮岗交流,不断积累经验。计划生育和办公室是特别能培养人、锻炼人的岗位,我们采取采取多岗快跑办法,进行定期交流,把全镇干部分别轮换到这两个岗位进行培养锻炼,丰富干部阅历、积累经验。
着力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执政行为
一要完善管理机制。每月底召开全镇干部大会,对当月的工作进行总结测评,一次不合格的,扣除当月补助100元,二次不合格的,取消当月补助,三次不合格的,进行分流。做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干事的人吃亏。二要完善议事机制。健全议事、决策规则,加强集体领导程序化建设,拓宽民主渠道,广泛推行“党员议事会”、重大事项公示等制度,探索科学化、民主化决策办法。凡是涉及镇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程建设和重要工作,首先要广泛征集各方意见,集思广益,然后经过党委、政府集体研究,通过之后再实施。三要完善监督机制。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的运行机制,切实提高领导班子和干部管理水平。我们聘请了在镇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知名人士为特邀监督员,每季度对镇里的工作进行一次考评。同时镇里组织干部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确保上级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着力优化干部配置,发挥执政效能
一是坚持能与职相结合。按照梯次配备、能职相称的整体要求,突出重点,选拔那些实绩突出、潜能明显、群众公认的优秀年轻干部和高学历干部进入领导班子,今年我们把1名优秀的副镇长推荐到镇长的岗位,努力实现班子效能最优。二是坚持上与下相结合。建立用实绩说话、凭能力上岗的主流导向,让有能力的干部在平等竞争中得到检验;并注意完善"下"的体系,建立干部责令辞职制,试行干部分流制,激励干部始终保持能力状态最佳。今年,因苏竹村驻村干部工作不力,对其进行了分流。比寨村因遗留问题造成矛盾激化,对村支书实行就地免职,劝其村主任自动辞职。三是坚持近与远相结合。制定规划,跟踪培养,加强考核,择优输送,建立多层次的后备干部名单,努力确保源头活力最强。
(责任编辑:唐荣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