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是衡量科学执政的最佳尺度,是县域发展的正确选择,是广大群众的热切期盼。从县级层面来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达到科学发展上水平的要求,必须在解决影响县域发展的突出问题上下功夫。
一、要着力解决思想观念问题。思路决定出路,观念支配行动。一要强化实践意识,防止纸上谈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是基础,实践是保障,不可一学而过,切忌眼高手低。当前要着重解决"认识容易上来,实践难以下去"的问题,要善于把科学的理论运用于实践,要在实践中检验、证实和体现理论的价值。二要强化规律意识,防止随意随兴。万事万物皆有其规律,能否探索和尊重规律说到底是能力强弱的体现。有了这种能力,就不会被政绩工程所惑,被面子工程所累,被形象工程所害。有了这种能力,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注重探索规律,充分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减少随意和随兴。三要强化创新意识,防止邯郸学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地区发展的不竭动力。越是落后地区,越要创新;越是基层,越要创新。创新不等于抛弃传统,而要在继承中发展;不等于全盘西化,而要在鉴别中吸收;不等于标新立异,而要有生命力;不等于移花接木,而要有创造力。四要强化民本意识,防止脱离群众。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在经济领域要让利于民,藏富于民;在政治领域要扩大民主,执政为民;在文化领域要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社会领域要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
二、要着力解决体制机制问题。县域发展的竞争,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体制、机制的竞争。一要建立完善科学的领导体制。领导体制是各类体制的核心和根本。领导行为是一个研究、决策、指挥、监督的过程。研究是基础环节,要突出在广集民智、集体酝酿上下功夫;决策是关键环节,要突出在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上下功夫;指挥是重点环节,要突出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上下功夫;监督是保障环节,要突出在权力运行监督上下功夫。二要建立完善优良的工作机制。要按照"协调、稳定、高效、有序"的总要求,通过进一步明确部门责权利,完善部门协作机制;通过进一步强化组织原则,完善政令畅通机制;通过进一步公开职责内容,完善履行职责机制;通过进一步调动工作积极性,完善作用发挥机制。三要建立完善严格的问责机制。有权必有责,有过必问责。现在上级对下级奖励的政策较多,问责的机制不完善,造成一些单位和干部相互观望、责任缺失、工作被动、群众意见大,对此要引起高度重视。要认真抓好任务交办、督促检查、责任追究三个环节的工作,确保任务分配合理、督查检查有效、责任追究有力。
三、要着力解决基础设施问题。落后的基础设施是欠发达地区县域发展的最大障碍,地处湘鄂渝边区的龙山更加迫切需要基础设施项目的有力拉动。一要千方百计争取项目。要抓机遇,抓住当前国家启动投资拉动,扩大国内需求,放宽金融信贷的机遇,加大"上州跑局、赴省跑厅、进京跑部"工作力度,掀起争取基础设施项目的高潮。要跑信息,与上级部门建立信息常年沟通渠道,及时掌握上级政策和投资信息,摸清投资渠道和项目要求。要攻重点,真正抓住一批牵动全局、影响长远的重大项目。要紧紧围绕黔张常铁路、吉恩高速、里龙高等级公路、湘鄂情大桥等重大项目做好相关工作。二要扎扎实实建设项目。要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机制。要切实抓好项目招投标管理,严格按照招投标法规办事,杜绝人情工程,腐败工程。要切实加强项目建设环境管理,确保建设工程安全顺利快速推进。要切实加强项目质量管理,杜绝豆腐渣工程。要强化项目目标管理,以项目论能力,以效果定业绩。三要切实搞好完工项目的管护工作。三分建,七分管。要通过采取委托管理、租赁承包、股份合作、发动群众自觉参与、增加公益性岗位等多种方式,不断完善交通公路、农田水利、教育、卫生、广播、通讯、城镇公益设施等项目管护的长效机制,努力提高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综合效益,充分发挥其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进步,造福人民群众的积极作用。
四、要着力解决基础产业问题。基础产业是县域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扩大就业的主要门路,是财政增收的重要渠道。龙山切实加强基础产业建设,潜力巨大,大有可为。一要充分依托本地优势资源,推动产业升级。农业要抓精深加工,在烤烟、百合、桔橙柚、三薯、蔬菜、中药材等优势农产品上做文章,积极培育、强力扶持龙头企业,让资源优势尽早转化为经济优势。工业要上大项目,紧紧围绕农产品加工、矿产品加工、能源、生物制药、建材等五大工业主导产业抓好工业项目,当前要着力在3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60万吨干法水泥等项目上重点突破,抓好落实。旅游业要打好基础,以里耶古城为龙头,积极推动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大力实施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工程,积极开发旅游产品,不断完善旅游服务体系。二要制定积极政策,引导产业发展。要出台优惠政策,加快资金、人才、技术等产业要素聚集。农业要重点研究制定产销一体化政策、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优惠政策;工业要全面落实"5151"工业发展计划和今年制定的《促进工业发展的八条意见》;旅游业要积极探索多元化投入、建设、开发政策。三要创造优良环境,促进产业振兴。要积极从软、硬两方面入手,加强产业发展的环境建设。硬环境要在交通运输、城市发展、产业园区建设上不断突破,软环境要在优化保障上不断完善,要谋优化环境之策,聚优化发展环境之力,求优化发展环境之效。积极创造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的法制环境、友善的人文环境、和谐的生态环境,大力提升县域发展软实力。
五、要着力解决社会稳定问题。稳定压倒一切,责任重于泰山。一要使维护稳定的过程成为宣传法制的过程。分析近年来的不稳定因素,有许多案例完全可以通过司法程序来解决,但群众却选择了信访。这既反映出人民群众对官员的依赖,又折射出我国现阶段法制的不完善,也反映了干部群众法制意识的淡薄。要以"五五"普法为契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全社会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二要使维护稳定的过程成为服务群众的过程。当前,我们既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矛盾的集中凸显期。维稳工作所面对的矛盾绝大多数都是人民内部矛盾。要积极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工作过程中,要讲究方法,积极应对,妥善处理。要做过细的群众工作,把处理问题与解决群众困难有机结合起来,维护民权,保障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三要使维护稳定的过程成为惩恶扬善的过程。惩恶扬善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要切实加大对黑恶势力、严重暴力、街头抢劫、抢夺、入室盗窃等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强对学校周边、小区深巷、边远农村等治安薄弱地区的治理力度,继续推行城区24小时治安巡逻制度,提高出警率,做到警力下沉,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六、要着力解决作风建设问题。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丝毫不可放松。一要围绕绩效管理抓作风。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明确合理的绩效管理目标,启动规范的绩效考核机制,达到绩效管理促进工作、改进作风的目的。组织等相关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考察干部的现实表现,加强干部队伍的绩效跟踪,确保绩效评价不失真,绩效管理不失效。二要围绕干群关系抓作风。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常怀为民之心、常听为民之言、常思为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努力做到深入而不漂浮,指导而不指挥,服务而不索取。三要围绕自身建设抓作风。要带头改进思想作风,做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干部;要带头改进学风,做一个爱学、勤学、善学、会用的干部;要带头改进工作作风,做一个勤政、为民、务实、清廉的干部;要带头改进领导作风,顾全大局,求同存异,发扬民主,敢于分权,勇于担当,做一个心胸开阔、治理有方的干部;要带头改进生活作风,厉行节约,令行禁止,艰苦奋斗,做一个作风正派、情趣健康的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