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是继纺织、轻工等规划之后的第十一大产业振兴规划。2009年9月26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不久,以捞车(太阳)河流域为基地的土家族文化生态主题公园、土家古村寨古民居保护工程、酉水文化产业长廊、里耶古镇堤质工程、土家民族演艺及艺术培训、土家民间工艺等都进入了湘西州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根据专家建议,西部地区可以采取以旅游为龙头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为此,应根据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客观条件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应作出科学、准确、符合科学的决策。下面,笔者以龙山为例,就振兴发展文化产业谈几点看法。具体的说就是“五要”。
1、产业发展优势要有数。
一是资源优势。这包括人文生态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两个方面。人文方面龙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国家文化艺术之乡(9个)等22个“国字号” 优势文化品牌。生态方面龙山有乌龙山国家地质公园、“世界溶洞博物馆”乌龙山大峡谷、“中国南方裸露型岩溶地区的典型代表”洛塔地质公园、佛教名山太平山、“中国南方的呼伦贝尔”八面山南方高山草原等一大批优势自然生态资源。
二是社会优势。这表现在领导重视和群众基础好两个方面。
三是区位优势。区域处在以张家界、凤凰为龙头的大湘西旅游圈的过渡地段,也是长株潭经济圈和重庆经济圈向外辐射的交汇地带。
2、产业建设方向要明确。
打“天下秦城,中国里耶”牌,唱“迷情土家”戏。
打好公益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基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创意产业同步发展,是我国两翼齐飞的总体文化政策。因此,必须同时打好公益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基础。
建好三大园区.第一是要建好土家文化生态主题公园。以洗车河流域的土家文化为依托,把洛塔乡、洗车河镇、苗儿滩镇、农车乡串联起来,建设一个集土家文化传承保护、展示展演、开发利用于一体的土家文化长廊或生态主题公园。同时,要办好一个节日。以土家节日文化为节点,推出一个精品节日。如土家摆手节、舍巴节、二月二、过赶年等,打造土家节日品牌。第二是要建好茨岩塘湘鄂川黔革命精神瞻仰园。以茨岩塘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为依托,打造红色旅游景点。第三是要建好里耶古城遗址公园。以秦文化为依托,以里耶古城遗址和秦简博物馆为中心,整合博物馆公园,建立起集观赏、体验、展演、休闲和文化产品销售为一体的里耶古城遗址公园,充分展示秦代的历史和里耶当地的特色建筑,民风民俗等。
实施四项工程.(1)实施城镇提质工程。全面提升“天下秦城·中国里耶”历史文化品质,打造三省边区文化交流中心。加强古城建设,加大景区管理,重点保护好古城遗址、古井遗址、古墓群,建设好秦简博物馆,使“天下秦城”成为历史文化名城品牌。加大对靛房镇、农车乡、苗儿滩镇、兴隆街乡4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民俗文化传统基地建设,每年分别定期在一个乡镇举办大型的文艺调演,逐步扩大名城名镇知名度和影响力。(2)、实施八面山生态人文保护工程。围绕八面山草场,燕子洞、自生桥、背子岩、燕子洞等自然资源和八面山剿匪、石达开藏宝等人文资源,制定八面山双遗保护和文化旅游规划,推进八面山生态人文的保护。(3)、实施酉水—太阳(捞车)河道文化振兴工程. 立足酉水—太阳河道两岸布程的大喇司土司遗址、土家古村古民居、隆头古镇、庆口桥、河道峡谷、苗儿滩商周文化(濮人国)大遗址等双遗资源,实施酉水—太阳河道文化振兴工程。(4)、实施土家古村、古民居保护工程。保护土家古村、古民居,第一就是要保护古村落历史遗存。古村落历史遗存包括古村、古民居、山水风景、历史遗址.第二要保护古村落的风貌、自然环境、民居风格。第三要保护古村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围绕土家古村选取试点村,以此来推动土家古村落、古民居的保护管理。土家古村中的古迹、风景名胜、古树名木、卵石岩板路、古民居等古村落具体的文化标志,除了对其本身要严加保护外,还要对其所处的环境进行保护。
3、产业建设项目要合情。
发展文化产业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用项目建设来拉动文化产业发展,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1)、以三大优势文化资源为核心,强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建设。
立足秦汉文化、土家文化、红色文化三大主流文化,搞好以里耶为龙头的文化旅游建设,应是振兴发展龙山文化产业的主攻方向。以里耶古城、古井、古简的品脾效应为轴,打秦简牌,唱“秦城”戏;举土家旗,刮红色风,搞好以里耶为龙头,以八面山、酉水、太阳河、捞车古村为外延的景点开发,强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建设。。
(2)、以土家织锦为核心,集中发展土家工艺品业。目前,土家织锦因其工艺的特殊性和色彩享誉国内外。因此,龙山应立足土家织锦,围绕土家竹雕、土家挑花、紫砂陶艺、佛香工艺、根雕、石雕等土家特色民间工艺集中打造土家工艺品业及其拍卖业。
(3)、以土家腊肉为核心,强力推进土家特色食品加工业。土家腊肉、霉豆腐的制作工艺和醇香的味道为民间带来了不菲的利润。因而,龙山应整合“土家凤头姜”、“龙山百合酒”、“土家腊肉”、“洗车河霉豆腐”、“龙山大头菜”、“土家糖糁”、“土家油茶汤”等土家族特色食品资源,积极帮助生产厂家注册商标,强力建设土家特色食品加工业。同时,成立“龙山特色文化产业研究所”,对特色民族食品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及时推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土家特色食品。积极参加或举办特色食品展销会,使特色民族食品尽早打入国际市场。
(4),以土家茅古斯、梯玛为精髓,强势推出“迷情土家”演艺业。茅古斯和梯玛是土家族神秘的体现。因此,以土家茅古斯、梯玛为核心,围绕打溜子、咚咚喹、摆手舞、挖土锣鼓等原生态土家文艺形式,再配之以土家特有的宗教崇拜现象,强势推出“迷情土家”系列演艺精品,打造“印象土家”,振兴发展土家演艺业。
(5),以参与性休闲娱乐项目建设为方向,运营休闲娱乐业. 休闲娱乐业是为旅游者创造欢乐的神圣行业,也是当前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 择点建设休闲农庄、快乐艺吧以及体验参与性休闲娱乐项目的重点。休闲农庄是高品位的“农家乐”度假村或“农家乐”游乐园,就是让城市人吃农家茶饭,住木屋农舍,亲身参与体验习耕、采摘、制茶、捕捞、养殖、垂钓、采莲、插花等许多有趣的农事活动。快乐艺吧就是让城市人参与各种淳朴而又精巧的手工劳动。如把手工制造陶瓷器具的陶艺建成“陶吧”;把手摇纺纱、手工织布和民间蜡染工艺建成“布吧”;在“竹吧”学习编竹和制作竹工艺品;在“草吧”学做各种草篮、草垫、草鞋和草编工艺品;在“纸吧”学会土法造纸、剪纸和做各种漂亮的纸制品;在“伞吧”学制伞;在“扇吧”学做扇子;在“烛吧”学做花样蜡烛;在“玻璃吧”学吹各种玻璃器皿。同时,要建好索道、速滑、速降项目。如里耶八面山索道建设,酉水捞车河速滑,燕子洞、大岩门、自生桥速降等;策划好导游、讲解员、服务员与游客互动。如唱土家山歌、情歌,演绎土家风俗等。
4、政策支持力度要强劲。
(1)降低准入门槛尺度。落实国家关于非公有资本、外资进入文化产业的有关规定,根据文化产业不同类别,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途径,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参与国有文化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2)加大政府投入深度。政府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贴、补充资本金等方式,支持县级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支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整合,支持文化领域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财政“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文化体制改革专项资金,不断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支持力度。
(3)落实税收政策宽度。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中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研究确定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的具体范围,加大税收扶持力度,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4)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倡导鼓励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大力开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企业“走出去”的贷款担保业务品种。
(5)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按照有关管理办法,由公共财政注资引导。基金由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实行市场化运作,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推动资源重组和结构调整,促进文化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5、保障措施要得力。
(1)加强组织领导。政府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将《规划》以及省相关决定的实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规划》以及省相关决定提出的目标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相关的考核、评价和责任制度,作为评价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衡量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在州县委宣传部门协调指导下,具体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确保《规划》以及省州相关决定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大力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建立统一高效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
(3)培养文化产业人才。走“走出去”培养之路,加强培养一批熟悉市场经济规律,懂经营、善管理的文化产业人才,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责任编辑:唐荣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