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建言献策

突出“三个全力” 保护原生态文化

发布时间:2010-05-24     稿件来源:     作者:

近年湘西文化旅游产业的兴起,优美的自然山水风光与多姿多彩的原生态土家文化达到了完美的结合,为湘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欣喜之余,有专家指出,100年内原生态土家文化的核心载体——土家语言将完全消失。可见,湘西地区在享受原生态土家文化所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正加剧着对它的破坏及消亡。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更好地保护原生态土家文化引起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思索。靛房镇是原生态土家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区,如何更好地开展民族文化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笔者认为应该从做好“三个全力”入手。

一、全力加大政府推动和引导的力度

     1、加大推动力度

由于文化具有时代性和竞争性,作为单一的文化产业及民族特征已基本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更为明显的是其赖以生存的土壤大部分已消失,原有的文化植被正在逐步破坏,原生态土家文化已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困境。因此,只有加大政府的投入、组织、推介等力度,真正形成社会关注、群众参与的文化保护环境和传承的链条,才能使其有良好的生存环境与发展空间。2004年以来,我镇投入20多万元先后两次举办了土家舍巴节举得了明显的效果,仅溜子队就达到了15支,摆手舞、舍巴舞表演者达到了500余人,各类参演节目达到了40多个,总表演人数突破了1000人,观看群众近万人。许多即将消失的文化节目在这里焕发了生机,为保护原生态土家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形成长效机制

文化的载体是群众,文化的保护关键是活动。根据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民族文化的保护应由政府的推动逐步向政府的引导转变,形成政府、社会、群众共同参与的良性机制;否则,保护工作投入多大都只是短期行为。近几年以来,我镇以九九老年节、春节等节假日为契机,组成了镇干、专干、老干、村干以及社会热心人士为成员的民间文化活动领导小组,形成了政府支持、干部组织、群众参与的文化保护活动模式。如2009年政府投入3000元,活动小组组织了退休老干、农村老干、敬老院老人等100余人在敬老院举行九九老年节暨土家文化表演活动,溜子、摆手舞等十余个文化节目得到了展示。2010年政府投入5000元,活动领导小组组织了十余个村500多人的队伍在镇区举行了永顺、保靖、龙山三县边区春节文化表演活动,近30个节目给边区人民带来了节日的喜庆和欢乐,被湖南经视新闻节目报道,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回乡人士的好评。基本形成了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的良好文化活动氛围。

二、全力培育文化植被和生存环境

1.、培育文化植被

民族民间文化是人类漫长发展进程中逐步演变而成的,是民族的主脉,它有其自身演变的规律性。我镇保存良好的原生态土家文化就是丰富的民族文化植被。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其部分已遭到破坏或消亡,我们应该及时补植它。近几年以来,我镇从学校机关入手开展保护工作,先后组织了双语教学、土家艺术大课间、土家文化表演进校园等活动,把溜子、摆手舞、毛古斯等一大批原生态土家文化节目植入了校园,让新一代土家人在学校就有机会感受和传承原生态土家文化。我们组织了机关摆手锣鼓、燎原摆手舞、联星小摆手、中心舍巴舞、联合牛角、石堤溜子等50余支队伍,形成了“一村一品”,把每一个原生态文化节目都植入适合它生存的土壤。几年以来,溜子世家、母女咚咚喹、锦鸡出山、八哥洗澡、狗连档、牛打架等多个耳熟能详的队伍及节目深深烙进了人们的心中。众多的文化节目如一粒粒种子在我镇的村村寨寨里生根发芽。

2、拓展生存空间

前面说过,保护的关键在活动,活动又分为政府推动和市场带动,当原生态土家文化通过保护沉淀到一定程度以后,必需要步入自身发展的自然轨道,也就是文化价值的合理经济转化。如张家界的土家族民俗文化表演,就是通过把原生态土家文化与优美的自然山水风光完美融合,丰富了旅游产业的内涵、提升了旅游产业的品味,更好的推动了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样,也为原生态土家文化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拓展了的空间。除一般性表演节目外,张家界的原生态土家文化表演者基本上都是我镇或周边地区的文化传承人。到目前为止,我镇约有20余人在旅游景区和本地区从事土家文化表演活动,且收入比较可观。

三、全力挖掘开发特色亮点

我镇地处永顺、保靖、龙山三县交界之处。现有1.5万余人,98%的人属于土家族,90%的人会意土家语,80%的人能用土家语交流。现基本完整保存着所有土家文化及习俗,沉淀十分丰厚。由于近几年我镇的大力宣传推介,土家文化引起了周边地区的模仿及复制。简单、低层次的原生态文化表演节目被混淆、淡化,其地区完整性及原生态性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争议、受到了质疑,甚至遭到了一些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否定,一段时期几乎淡出了文化工作的视野。通过几年的挖掘整理,我镇整编出了30多个节目,其中先后推出了石堤溜子、毛古斯,燎原摆手锣鼓、梯玛,百型挖土锣鼓等节目,其丰富的内容、质朴的表达,浓郁的原生态特性仿佛把人们带进了一个远古时期土家先人的生产生活场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土家先人的勤劳、善良、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引发了人们的好奇,震撼了人们的心灵,倍受专家好评。我镇石堤村的溜子表演节目“雄鸡争艳”先后参加了2006年、2007年两届湖南省群众艺术节,先后获得了银奖、金奖,同时参加了2008年奥运前夕“情系农民工”全国文艺表演和2010年湘西州春节联欢晚会,今年521日又将参加在广州由国家文化部举办的全国民族文化艺术节。2007年我镇文化站长吴成明被评为“全州十大新闻人物”,我镇百型村严三秀被评为土家咚咚喹国家级传承人,同时获省、州、县传承人的有24人。2007年我县举办了第二届摆手节,我镇有300余人参加,12个节目进行了表演。至此以来,靛房镇被人们视为了土家文化的发源地和土家族的代名词。

国家原民保中心副主任资华筠教授2004年在我镇考察原生态土家文化时说,风格各异、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遗存是人类共同拥有的、极其珍贵的精神植被。保护原生态土家文化,突出做好“三个全力”,实际上就是保护这些人类共同拥有的、极其珍贵的精神植被。这些精神植被的完整保护,将为湘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责任编辑:唐荣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