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建言献策

学习新疆青河县经验 推动龙山县扶贫发展

发布时间:2010-07-01     稿件来源:     作者:

    为了切实搞好国扶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充分发挥地域特色脱贫致富奔小康,今年6月,龙山县扶贫办派员组成扶贫工作考察组,前往新疆青河县学习考察扶贫开发工作。“考察组”在新疆青河县考察学习中,受到了青河县的热情接待,青河县扶贫办李健主任亲自详细介绍了他们的扶贫工作情况和经验。他们还带领“考察组”学习观摩了该县境内的新疆恩利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阿魏菇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园区、神农农业科技示范有限公司、青河县农业产业园区和青河镇幸福村等现场。“考察组”通过现场看、听、问、比等形式多样的考察方式取经学习,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增强了扶贫开发和发展龙山经济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有利于推动龙山县扶贫开发工作健康发展。
    一、新疆青河县基本情况
    青河县位于准噶尔盆地东北边缘,阿尔泰山东南麓,西接富蕴县,南连昌吉州奇台县,东北与蒙古国相邻,边境线长280公里,总面积1.57万平方公里。境内最高海拔3659米,最低处900米。最低气温-53℃,最高36.5℃。全县辖五乡两镇,52个行政村,总人口6.2万人,由哈、汉、蒙、回、维等16个民族组成,其中哈萨克族占76.5%。青河县与龙山县一样,也是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青河县历史悠久,民族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是中国阿魏菇之乡、中国绒山羊之乡。全县境内有珍贵的民族文化遗迹,如草原石人、古栈道、三道海子古墓葬与鹿石岩画、壮观奇险的地震断裂带、“天外来客”集落陨石、熊猫山等自然景观。境内野生动植物繁多,有“生物活化石”之称的世界珍稀动物河狸,布尔根河狸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唯一的河狸自然保护区;有紫貂、棕熊、雪豹、盘羊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0余种;有雪莲、麻黄、甘草、灵芝、鹿茸等名贵中草药百余种。境内拥有国家对蒙开发第二大口岸——塔克什肯口岸,边境贸易繁荣。近年来,青河县坚持“农牧业稳农,特色产业富农,矿业强县,口岸和旅游活县”的总体发展思路,明确重点求突破,立足优势促发展,经济社会各项工作成效显著。2009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7.88亿元,同比增长22.2%;财政收入5614万元,增长86.5%;固定资产投资7.65亿元,增长34.9%;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67亿元,增长3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5亿元,增长48.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762.4元,人均增收220.9元。
    二、新疆青河县扶贫开发的基本经验
    1、坚持科学谋划、规划先行的原则,确保了项目选择的可行性。
    近年来,青河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每年都要召集有关部门反复地实地调研,着眼于贫困村、贫困户的长远发展,按照“五通、五有、五能”的要求和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对整村推进村进行谋划,确定项目建设内容,确保了项目选择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2、坚持整村推进、形成合力的原则,确保资金足额到位。
    扶贫工作的重点确定后,通过领导小组的协调对年度扶贫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发改、财政、畜牧、农业、林业、水利、建设、乡镇及信用社等部门形成了各司其职、相互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为扶贫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组织保障。自2002年以来,共投入了各类资金1.12亿元,其中财政扶贫3165.3万元,扶贫贴息资金4273万元,以工代赈资金1612万元,行业部门资金514.5万元,社会帮扶资金3214.502万元,群众自筹资金200万元,其他资金190万元。逐步完善了扶贫重点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了农牧民收人,改善了贫困村农牧民的居住环境。
    3、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确保项目实施效益最大化。
    扶贫重点村由于所处地域、资源不同等因素,在推进过程中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思路,杜绝一个模式、一哄而上。项目的选择上更加注重操作性、时效性,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裹足不前,而是坚持借鉴提高,重实效、走捷径。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拾遗补缺的原则,避免重复建设、单打独斗,强力整合资源,循序渐进,减少扶贫项目建设的盲目性,增加项目建设的速效性。
    4、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原则,确保扶贫模式不断创新。
    2007年以来,青河县投入财扶资金1448.8万元,狠抓了典型引路,以推动扶贫工作。先后在萨尔托海乡、塔克什肯镇、阿热勒托别乡建设了3个滚动式扶贫培训基地,建设住房108座,建筑面积9531.88平方米,并完成了配套设施建设,达到了“五通”的要求。扶贫培训基地实行滚动式管理,培训期为三年,为加强对贫困户的致富指导,由所在乡镇抽调1-2名管理经验丰富,具有协调组织、经营能力的工作人员,建立临时党支部,对贫困户的生产进行统一管理。培训期满后培训户年人均纯收入最少达到了2500元以上。
    三、学习考察的主要启示 
    新疆青河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最大的政治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和总抓手,大力实施开化式扶贫,产业化扶贫硕果累累。青河县扶贫开发的做法,很多方面走在了龙山县前列,对如何搞好龙山县的扶贫开发工作有很多有益启示。
    1、领导重视,健全机制,是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的保证。
    扶贫工作是党的一项德政工程,是“创先争优”的具体体现,做好扶贫工作是党委政府及扶贫部门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各级领导务必高度重视,健全扶贫机制。一是领导重视。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要始终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推动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断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县党政一把手为扶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成立以县委书记或县长为组长,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和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同时,对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及时调整充实,负责全县扶贫开发工作指导和协调,并以县委、县政府名义下发专门文件予以明确。二是健全机制。扶贫开发工作是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仅靠县扶贫办负责全县扶贫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健全管理和服务机制。各乡镇也要相应成立以乡镇党委书记或乡镇长为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本乡镇的扶贫开发的组织实施。各乡镇还要设立扶贫办公室,配备2—3名能力强、素质高的扶贫工作人员专门从事本乡镇的扶贫开发工作。贫困村是扶贫开发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要结合村支两委换届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工作,充实村级领导班子,同时明确村支部书记是扶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这样,形成县、乡镇、村三级扶贫开发工作管理服务机制,使扶贫工作有人管事,有人协调,有人干事,层层有责任,人人有事干,为扶贫开发工作稳步推进提供保证。
    2、加大投入,科学规划,是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关键。
    扶贫开发是通过扶贫项目的实施来达到脱贫致富的目标,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贫困村自身经济实力薄弱,难以满足实施扶贫开发的需求。要推动扶贫开发工作,就必须有一定的项目资金投入。资金的使用、项目的实施必须科学规划,最大限度发挥效益。一是加大项目资金投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成为推动扶贫开发工作不断发展的源动力。近几年来,龙山县上争扶贫项目财扶资金逐年增加,由几年前的几百万元上升到2009年的5243万元。通过大量资金的投入,有效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推动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各级定点帮扶单位以及社会各界也要对扶贫工作给予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扶持,切实为扶贫开发工作贡献力量。二是科学规划。扶贫开发工作是以帮助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解决贫困问题,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这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首先必须从编制扶贫开发工作规划着手搞好扶贫开发工作。要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县”的主题,组织相关部门,抽调专门人员,集中时间,深入到贫困乡村及农户家中,广泛征求和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发动群众参与扶贫开发规划,并专门召开项目论证会和规划座谈会,在充分掌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严格把关,全面完成龙山县 “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其次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扶贫开发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如何保证贫困村持续协调发展,是关系到全县扶贫开发工作进程的关键。在工作措施上,务必坚持做到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相结合。一方面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大产业开发力度,发展有特色有市场的种养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强劳务输出培训工作力度,不断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加快全县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电力、通讯等社会事业的扶持力度,推动贫困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3、完善措施,落实责任,是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的根本。
    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扶贫工作力度也必须不断加大。各级党委政府和扶贫部门工作人员必须扎实工作,以贫困村百姓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为己任,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努力践行“三个代表”,全心全意为贫困农民服务,围绕产业化扶贫,充分发挥好龙头企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确保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如期实现。一是加强和完善各项扶贫措施,制定各类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办法。要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在总结历年来的管理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扶贫项目管理办法和资金报帐制管理办法,严格界定扶贫资金的使用范围和方法,在组织实施扶贫项目时,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量力而行,务真求实;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科学论证,民主决策;确保各类扶贫资金各有侧重,相互照应,形成合力,充分发挥扶贫效益。在编报项目计划时,注重项目的收集和考察,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多种方式调查了解项目的实际可行性、经济效益、科技含量、扶贫效能。资金管理部门严格按照项目建设进度拨付资金,并负责资金的监督管理;在监督检查方面,坚持自查、互查、抽查相结合的办法,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保证扶贫资金全部用于扶贫项目,发挥扶贫效能。二是落实工作责任。多年来,扶贫开发工作存在一个怪现象,就是有些地方是年年扶贫年年贫,有的甚至越扶越贫。这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上可能遭遇外来因素引起返贫,主观上就是怕摘了贫困帽子,今后得不到相应扶持而难以缓解贫困程度。为消除这种现象,一方面认真制定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奖励先进,搞得不好甚至出现偏差的要予以处罚,提高做好扶贫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逐步摸索和完善扶贫工作管理机制,增强做好扶贫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组织实施扶贫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能,使贫困百姓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责任编辑:唐荣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