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平的》这本书是畅销全球的关于经济全球化的一本书,曾在《纽约时报》、《商业周刊》、亚马逊图书排行榜上排名第一,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是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在这本书中,托马斯?弗里德曼向读者阐述了可能大家都在经历但却没有认真思考或意识到的一个问题:世界正发生着显著的变化,科技、政治和经济革命正在消除各种壁垒,让世界变得更加平坦。平坦后的世界,竞争环境变得公平了,大家的机会也都渐渐变得越来越均等了,等等。这些观点都在启发人们思考该如何面对这场正在发生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全球化变革,如何调整自己来迎接这场变革,党的干部教育工作者更不能例外!
这本书与其说是介绍经济全球化的书,不如说是一本以经济全球化为主题的长篇新闻通讯加狂想。弗里德曼以他独特的视角讲述了世界正在变平的过程。他在书中援引了很多热点话题,介绍了诸多令人瞩目的市场和炙手可热的行业。在他的眼中,开放源代码、外包、离岸生产、供应链和搜索技术等被描述成铲平世界的10大动力。
读完此书,我首先想到的是,在如此平坦、均等、公平的世界竞技场上,中国该做什么才能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加入WTO等一系列举措,已经把自己推到了这个平坦的世界竞技场上。要在这一全球化的竞技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甚至取得优势地位,就必须培养出能够应对这一世界变化的各种人才。今天的印度之所以能在公平竞技场上大揽知识含量高、收入回报丰厚的IT行业和电话服务业外包,是因为在世界还没有完全被铲平前,他们培养了大批的理工精英,他们懂得开发人的脑力,他们进行了充分的智力储备。中国目前由于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要素市场而被世界各国看好,各大跨国公司纷纷在华设厂,中国的国民经济总产值也大大提高了,当然也暂时性的解决了很多就业问题,但从长远来看,仅仅充当“廉价的世界加工厂”不应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必须拥有自己的科技含量高的知识产权和品牌。走科技兴国的科学发展之路,是我们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唯一选择,因为这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游戏规则。
从这本书中,我更多的领悟到的是日益平坦的世界所带来的人的深刻嬗变,以及平坦的世界里信息传播方式的新变革,这对我们党校教师做好新形势下的干部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一是我们看待教育对象的视角要有新的换位。党校实施干部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因此,我们首先要对教育客体(对象)有一个全面、深刻、准确的认识,然后才能明确目标、理清思路、出台举措、组织实施。在新的时代,我们的教育对象值得刮目相看。他们已经不再是传统计划经济时代、封闭社会环境下、知识层次低下、思想保守、观念陈旧、视野狭窄的人,而是在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受过良好教育、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的人,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已经习惯于网络化生存,甚至成为网络上的“意见领袖”,大家几乎是在同一个平台上获取信息、发布信息,他们很可能在某些领域比我们更有发言权。因此,我们工作中切不可居高临下,把教育对象——学员当成被动的接受者来看待,搞“我说你听”、“我教你学”、“我令你从”,说一些口号式、标语式的空话套话,而是要以诚待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要坚持平等的态度、包容的心态、民主的作风,用“软绳子捆硬柴”的方法去做工作,引导而不训导,深刻而不深奥,平和而不平淡。要发挥好学员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我教育、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从而让学员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由客体变为既是客体又是主体,使党校教育工作由单向灌输变为双向互动。
二是对如何创新党校教育工作要有新的思路。面对这样的教育对象,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干部教育工作的内容和手段显得尤为重要而迫切。从内容上来讲,创新的空间很大。网络是各类信息的集散地,网络的普及推动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朝着差异化、个性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承认差异、尊重个性,正视他们的期待、满足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生动鲜活的信息服务和活动平台,注重突出平实性、贴近性、参与性和针对性,真正做到喜闻乐见、入脑入心。从工作手段来看,创新更加迫在眉睫。随着互联网、手机等现代科技渗透到大众生活的各个方面,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正经历着新的变革。信息发布已经不再是掌握话语权的特定阶层的垄断行为,“平坦世界这个平台的创建不仅让更多人能创作自己的内容,就创作内容开展合作,还让他们可以上传文件,以个人方式或作为自发社区的一部分将这些内容传向全球,不用通过任何传统官僚机构或组织。这是对创造、创新、政治动员和信息集散流程的根本转变。”我们要主动顺应潮流、适应变革,重视网络、善用网络,用因势利导、解疑释惑的方法进行积极的引导,增强工作的亲和力、渗透力和实效性。
三是党校教师对自己怎样搞好教学科研要有新的要求。面对日益平坦的世界,我们只有不断提升能力、增强本领、勇于开拓,才能在信息化社会继续保持宣传思想工作的生机活力。要把学习抓紧抓实。当今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超乎想象,终生学习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学习已经成为安身立命之本、成事立业之基。党校教师担负着教育干部、引导干部、提高干部的神圣使命,因此,在学习方面我们更应该走在全社会的最前列,既要精通宣传业务知识,也要广泛接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等多方面知识,不断增加知识储备、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工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要让思考贯穿始终。善思者高人一筹事半功倍,不善思者拾人牙慧亦步亦趋。接手一门课或一个科研课题,如果按照常规思维、既有套路,按部就班、中规中矩,大抵也能应付过去。但是,长此以往,我们的教育对象就会产生“审美疲劳”甚至厌烦、抵触情绪,授课就不能取得好的效果。我们要把思考体现在备课的原始创意、总体规划、载体设计、推进措施等各个环节,把换位思考作为重要的思维方式,仔细琢磨、不断优化内容、逻辑层次和结构。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是有品质的工作、高质量的工作。要保持奋发的状态。尽管全球化潮流、信息化时代给党校干部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提出了不少难题,但我们切不可怨天尤人、听天由命、得过且过,而是要冷静分析、科学判断,发掘有利因素,化解不利因素,积极应对挑战、争取主动。要敢闯敢试,不断探索新渠道、新载体、新手段、新机制,在坚守传统阵地的基础上拓展新的空间,使党校干部教育工作始终引领时代前进!
(责任编辑:唐荣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