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新型工业化是富民强县的第一推动力,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富民强县的必由之路。笔者深入剖析了龙山县推进新型工业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 调查与思考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进程的经验总结,又是今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要求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县长彭正刚在今年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龙山有着“四特”的表现,即:特殊的环境、特殊的区位、特殊的县情和特定的发展阶段。正是因为有“四特”,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难度更大。我们要克服困难,有效发挥后发优势,不断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
一、龙山县工业化发展概况
1.龙山县工业化发展概况
龙山工业也曾辉煌过,比如植物油厂的“顶俏”牌和卷烟厂的“老大哥”,当年在全省也算响当当的名牌。2003年9月,以龙山卷烟厂停产清理为标志,全县国有工业企业全面熄火。与省内其他地区相比,龙山工业已不仅仅是地理概念上的“远”了。
新型工业化虽在2002年十六大时就提出,真正到龙山大刀阔斧改制,并稍有起色是2006年以后。2004年龙山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决定》,2008年出台了《“5151”工业发展计划》、《支持中小企业承包发展的八条规定》。经过近8年的努力,新生了一批合资、合营、股份、民营等工业公司厂矿企业,到2009年初,我县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家,实现工业增加值21537.8万元。规模工业企业除县电力总公司外,其余都属于小型企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品科技含量低,高新技术产品个数少,缺乏竞争力,生产流程机械化程度不高,现代化程度更低,信息化闭塞,缺乏现代先进管理理念,家族式管理占多数;此外,个别政府服务部门急功近利,企业外部环境并不宽松。因而,龙山县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显得比较落后。这些企业,多以农产品加工为依托建立起来的,如金山实业有限公司以两薯为原料的10万吨酒精生产、龙山利福尔科技有限公司以百合为原料的百合多糖饮料、馥生公司以辣椒生产红色素、龙山金五环公司以百合为原料生产百合酒等。这些企业起步迟,处于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发展的初期,是恢复增长下的新型工业化的培育期,却担当起富民强县的重担。
2.与州工业化标准及先进县市的差距
根据湘西州统计局通报的2009年前3季度新型工业化考核情况,全州标准分为133.22分,龙山县只得71.21分,列全州8个县市中第5位。第1名泸溪县104.79分,第2名吉首市102.40分,第3名保靖80.20分,第4名花垣78.80分。龙山县与全州前4名的县市比较,其优势仅是人力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方面。而工业经济效益指数、园区工业及科技创新、资产利税率极其低,四项指标未达州内标准分的10%,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招商引资这三项指标在州内标准分的60%以下,科技创新是全州最差的。
湘西州部分县(市)2009年前3季度新型工业化考核表如下:
指标名称 |
标准分 |
龙山 |
泸溪 |
吉首 |
保靖 |
花垣 |
|
合计 |
133.22 |
71.21 |
104.79 |
102.40 |
80.20 |
78.80 |
|
工业增加值 |
33.00 |
19.68 |
33.00 |
12.96 |
32.74 |
18.00 |
|
工业企业 实缴税金 |
22.50 |
1.83 |
9.26 |
12.50 |
9.03 |
15.00 |
|
工业综合效益指数增减百分点% |
7.50 |
0.00 |
7.50 |
7.50 |
0.00 |
0.00 |
|
规模工业资产 利税率% |
4.50 |
2.16 |
4.50 |
3.19 |
4.50 |
2.35 |
|
资源节约 |
11.38 |
10.48 |
10.27 |
10.66 |
7.30 |
7.10 |
|
环境保护 |
10.00 |
8.88 |
5.22 |
7.08 |
6.94 |
6.87 |
|
科技创新 |
5.76 |
0.56 |
5.67 |
5.76 |
1.23 |
4.98 |
|
工业固定 资产投资 |
16.08 |
8.0 |
11.71 |
17.08 |
12.50 |
10.17 |
|
工业招商引资 |
7.50 |
5.12 |
5.41 |
7.50 |
2.45 |
6.09 |
|
工业信息化 投入(千元) |
7.50 |
6.99 |
7.50 |
1.50 |
1.04 |
7.50 |
|
人力资源利用 |
7.50 |
7.50 |
4.75 |
3.00 |
2.67 |
0.74 |
二、龙山县新型工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以上情况表明,龙山目前还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龙山实现新型工业化任重而道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工业经济总量小,工业发展水平低
2009年在40户规模企业中,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2户,5000万元以上至1亿元的企业仅1户,3000万元至5000万元的企业5户,3000万元以上企业仅占规模企业户数的21%,说明全县工业没有大企业作支撑,企业规模小。现阶段,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仅占GDP的10.2%。由于受产品、技术、市场、资金、管理等多方面的影响,规模企业自身发展速度慢,有的企业销售收入长期徘徊在1000-1500万元的水平,多年得不到提升;有的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迟迟不能投产达效,引进工业项目建设速度慢。与花垣县、吉首市、保靖县和泸溪县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工业总体在全州居于中下位置,与人口第一大县的位置极不相称,企业规模小、发展慢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改善。
2.企业信息化进程缓慢
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协调发展,这是新型化工业道路最显著的特征。当前,龙山信息化进程尚处于起步阶段,上半年,龙山信息化系统综合水平为3.98%;排在全州第5名,信息产业滞后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形成很大的制约。
3.企业整体水平不高
在硬件方面,大多数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低,技术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和新产品研发能力不强,企业自主创新体系没有建立或不完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企业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企业也没有,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产品少,缺乏技术密集型、附加值高的产品,名优品牌很少。2008年,龙山县仅有一种产品—工业硅获得湖南省名牌产品称号,市场竞争力较弱。工业经济活力不强,内生性工业增长机制尚未形成。在软件方面,部分企业干部和职工思想不够解放,缺乏创新意识,仍存在着“等靠要”思想。
4.工业园区建设滞后,工业发展平台建设缓慢
工业园区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依托工业园区项目,是发展现代工业的有效途径。龙山县现有的工业园区功能不全,承载的能力低,落户项目少,集聚、辐射作用还没有充分体现。
5.其它不利因素制约着龙山工业经济的发展
由于龙山县可供开采的价值较高的矿产资源相对贫乏,靠开发矿产资源来实现工业的加快发展这条路行不通,龙山县实现工业加快发展的主要出路是大力发展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制约。一是地理优势不明显;二是交通瓶颈没有突破;三是各政府对企业、社会服务意识不强,投资环境不优;四是信贷融资体系、制度不畅,贷款难。
三、推进龙山县新型工业化的对策建议
(一)统一思想认识、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环境保障
1.进一步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工业强县的意识。一是龙山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工业,因为工业的投入是拉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是解决就业的重要载体;二是龙山农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工业,农业大县要跨入农业强县,就必须大力发展工业,以工业带动农业,使农业成为工业的原材料基地;三是龙山发展工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龙山可谓“地大物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多家,基本形成了建材、化工、食品、水电等工业体系。龙山有国有企业改制后的大量闲置土地,有大量的劳动力,有各种人才,有丰富的农产品;龙山的交通正在逐步改善,5-6年后将实现根本的变化。只要组建强有力的领导班子,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实行强有力的奖惩办法,龙山的工业必然会兴盛起来。
2.加大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扶持力度。制定“一企一策”的扶持措施,帮助企业理清发展思路,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政府帮助破解融资难题,积极建立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建立有效的银企对接机制,加强与信用联社等银行的协调,争取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加大对工业项目的贴息力度。
3.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优化政务环境、执法环境和人文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简化企业的办证程序,营造发展意识和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让投资者放心投资。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坚实基础
1.破解交通瓶颈制约。基础设施建设与工业化进程是相辅相成的,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工业化发展的前提条件。龙山县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特别是交通、电力的瓶颈制约十分明显。因此,必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交通建设步伐,着力构建县城至省城6小时,县城至州府3小时交通,县城至乡镇2小时交通网络。围绕尽早开工黔张常铁路、吉恩高速公路和龙永高等级公路这“一铁两高”目标,备受关注的黔张常铁路有望动工建设,结束龙山无铁路的历史,吉恩高速公路已进入评审阶段,今年动工建设;龙永高等级公路正在建设之中。实现县内的“五纵四横”交通网络,龙山县域经济必将迈入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2.加大电力设施建设。加快电源点建设,理顺电力体制,建设骨干输变电工程,加大城乡电网改造力度,形成完善的供电网络。
(三)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进企业机制的创新
1、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开展产学研结合和实施技术创新项目为切入点,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省、州技术创新体系相衔接,与地方工业发展相协调,以企业技术研发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规划组建县级工业技术创新平台,努力形成和提高优势工业支柱产业、重大工业项目的科技转化和技术开发能力,培育科技型企业,大力形成和提高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2. 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龙山在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之初就瞄准了的目标,县里为每家农产品加工企业选派1至2名科技特派员,指导并帮助企业建立研发中心。金山公司与有关专家合作开发“利用马铃薯生产燃料乙醇”项目,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现代中药材公司与湖南中医药研究院研发的“双百颗粒冲剂”,使全县每年约一万吨百合花变废为宝,填补国内空白;利福尔公司与上海交大合作研发“百合多糖提取”技术,实现了百合产业的提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3. 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工业经济发展,调整优化所有制结构。全面贯彻《湘西州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健全、完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建立健全领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协调机构。按照“平等待遇、开放领域、引导产业、加大扶持、完善服务、鼓励创业、教育培训、提高素质、强化监管、加强领导”的工作思路,搞好协调、强化服务,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促进多种所有制工业经济共生共荣。
(四)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1.突出抓好工业园区建设。把工业园区作为工业发展的主阵地和核心增长极,工业园区的规划按照“统一规划、片区开发、分项实施”的原则。在当前已经基本形成的“一园两区”即土城坝工业园区和华塘加工贸易区发展格局的基础上,今后还要沿河向宝塔、红岩寺方向延伸。根据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科学规划和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增强企业的产业关联度和协作效应,延伸产业链条;加强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安排资金,加大园区投入。
2.调整工业生产力的布局。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结合现有工业产业基础,调整和优化工业生产力空间布局,突出区域分工,合理配置资源。以优势企业为龙头,以重大项目为载体,实施工业园区建设战略,加快县城工业园区及工业强乡强镇工业集聚区建设,形成园区块和集聚区点结合、以块带点、以点促块、强点壮块的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和工业集聚区。
3.加强利旧利废,发展循环经济。县委政府应支持做大东升玻璃、兴隆纸业等利旧利废企业,重点规划工业园区和我县的循环经济,针对企业的“三废”利用,兴办节能降耗循环项目,着力引进能循环、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我县工业向节约开发并进的工业强县迈进。
(五)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龙山经济的发展
信息化是工业化的推动引擎和提升动力,工业化是信息化的物质支撑和主要载体。根据我县基本县情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特点,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要坚持:“市场引导、统筹协调、前瞻求实、体制创新、实现跨越”的二十字方针。对于解决我县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对于进一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就是要通过微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工业信息化建设。要大力推进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信息化,要实施“企业上网”工程,降低企业信息化成本。鼓励和引导企业与政府信息网络的连接,实现网上信息交换、信息发布和信息服务。在电子商务特别是企业间电子商务的应用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生产、经营和管理方式的变革,降低成本,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
(六)把握好县情,认真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1.充分认识招商引资工作的作用。州委州政府明确提出,要把扩大投资作为保增长的第一动力,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全州经济跨越式发展,而推进新型工业化,就必须以招商引资为支撑。因此,明确要求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进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第一抓手”。只有在招商引资上有大的作为,才有可能实现省委提出的“弯道超车”的目标。
2.克服消极情绪,提振招商信心。有信心才有思路,有思路才有出路。有些人过分强调我县招商工作的不利因素,而实际上在中国经济舞台上充当强者的战略投资者都已来龙山投资,广东广弘把龙山的项目看作他们“跳出广东、发展广弘”战略的一部分,香港成美公司敢于在龙山投资长期收益项目,证明龙山确有它自身的诱人之处。随着我县交通条件的改善,特别是黔张常铁路和吉恩高速的通车,龙山与外界的时空距离会自然缩短,一些因交通条件制约的大项目就会应时而生。同时,铁路客货站点和高速进出口位置的确定,必将马上带来龙山县城新一轮的扩容,这就为龙山的招商搭建了新的投资平台。
3.立足本地资源,着眼边区市场。就资源而言,我县的紫砂陶、石灰石、硅石有非常好的开发潜力。紫砂陶让江苏的宜兴、广东的佛山在世界闻名,值得欣慰的是,我县目前已注册一家瓷业公司,开发的瓷柱已经走向市场。石灰石让山西运城一个地区的百姓富得流油,下游产品有几十个,而我县仅用作建材和水泥的原材料,而石灰石的品质却不在山西运城之下。今年县委县政府为了整合资源,新建了一个年产60万吨的干法旋窑新型水泥厂。
实现我县新型工业化,不能一蹴而就,只有朝着新型工业化目标,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走具有龙山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县人民群策群力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制定强有力可行的措施,随着黔张常铁路、永龙公路改造、吉恩高速建成,龙山经济社会发展必将突飞猛进。
(责任编辑:魏开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