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建言献策

“3·23”世界气象日论气候变化

发布时间:2011-03-23     稿件来源:     作者: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世界气象日纪念主题是“人与气候”。对于气候变化科学上的原因可以不断地去探索和研究,但是对于其在现实中的影响不能不引起重视。若因为科学上仍存在争议而忽视现实中已经发生的问题,那么对于政府或老百姓都将是灾难性的影响。
  关于气候,人们关注的多是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和大自然的影响;另一个是气候异常,这与气候变化有所不同。比如,今冬干旱、今年1月份龙山非常冷,这些都让大家感觉到气候异常。这种异常不一定是气候变化的结果,但每年确实都会有特殊的情况。
  对于今年世界气象日纪念主题中涉及的气候,这是从时间和空间上比较长期的平均的概念。比如说今年冬天西南地区东部的气候如何、湖南地区的气候如何,讲的是这些地方一个冬天的时间上的平均;或者说今年我国的气候怎么样,这从地理上是一个平均的概念。而讲到今天天气好不好,是否有浮沉、或者雨或者晴,这是天气。
  我们希望通过世界气象日活动,让公众在参观、阅读各种材料的过程中接受科普知识,了解什么是气候、什么叫气候变化、什么叫气候异常,并开始关心、重视这些问题,通过自觉行动保护环境、保护资源。
  关于热点话题气候变化,我们认为,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紧紧联系在一起。总体而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石油、煤等资源不合理的开采和利用,人类活动不断排放二氧化碳或者温室气体,造成大气成分的变化,引起气候变化。尽管对此还存在不同意见,但是我们确实看到了气候在变化的事实。如果到西部地区、到高山上去,会看到冰雪融化加快,雪越来越少。此外,我们可以感受到近年来,冬天平均气温确实在增高,气象部门实际观测结果也是如此。
  当前,老百姓对天气和气候方面的公共气象服务需求越来越高。比如以前百姓会问龙山今天下不下雨,现在的要求不一样了,会问北部下雨还是南部下雨,或者今天上午下不下雨,这种要求越来越高。
  我们希望通过多种公共气象服务手段来满足民众对于天气气候越来越多的需求。随着科技的进步,气象部门所能提供的信息越来越多,可以更加精心、全面地提供公共气象服务。
  目前,我国气象部门对于不同行业提供的公共气象服务信息越来越多。譬如说,天气的冷、热都对能源有影响;高速公路出现大雾得考虑是否要封路,这些都是新的需求变化。传统农业关注的是今年的降雨多不多,而现在现代化的农业不完全如此,大棚里二氧化碳的含量,温度、湿度变化都需要不同的服务。
  气象部门的工作落脚点是公共气象服务,关于未来的公共气象服务,我们应努力向公共气象服务的精细化、多样化、准确性方向发展。只有如此,方可满足各方面的需求。

(责任编辑:魏宏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