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龙山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分析反腐倡廉形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为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以教育多元化为基础,筑牢党员干部思想防线
把握时机,提高教育的及时性。注重在一些容易发生违法违纪现象的特别时机,及时在党员干部队伍中进行提醒预防教育。在重大节假日前及时组织学习各项自律规定,提出廉洁要求,防止接受吃请和送礼受贿等现象发生;在干部职务晋升提拔和岗位变动时,及时进行任前廉政谈话,组织学习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为走上新岗位者打下了廉洁从政的思想基础;在有信访问题和情况反映时,按规定进行诫勉谈话,促其说明情况,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改正要求,及时纠偏,防微社渐。
突出重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在教育对象上坚持把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管人管钱管物关键岗位的干部为重点,促进他们多学多知,有更强的遵纪守法意识;内容上除了进行党廉政基础性教育外,针对各部门的特点突出开展党风党纪教育,不断规范从政行为,从思想上防范公务活动中的腐败和不廉洁的行为发生;方式上在坚持正面教育的同时注重,反面警示教育,通过经常性的敲警钟、亮红灯,使机关干部和工作人员始终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警惕。
明确任务,落实好廉政责任制。五年来,乡科级单位与县委、县政府签定责任书580份,领导班子上交述职述廉报告580份,党政一把手述职述廉1280人(次)。县委、县政府每年对34个乡镇(街道)和82个县直单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进行考核,并将分类排位情况通报全县。领导干部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个人收入申报制度和收受红包、礼金及有价证券报告制度,全县共有31名领导干部主动上交无法拒收的红包礼金34.4万元。
二、以管理制度化为抓手,提高纪检监察工作水平
整合力量,构建工作运行机制。把全县34个乡镇(街道)纪委合为六个片区纪检监察工作联络站,联络站设在中心乡镇,县财政每年给各联络站安排足够的工作经费,县纪委常委或监察局副局长兼任站长,联络站实行站长负责制。把内设机构多、人员杂、战线长的部门和负责管理资金、项目、人事的部门以及从事执纪、收费工作的47个单位的纪检组(监察室)组合成7个纪检监察工作协调组。对于工程建设、国土开发、医药、销售、教育收费和涉农资金发放等项目、资金等突出领域的相关监管部门的力量进行整合,形成相互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围绕目标,构建工作评估机制。全面推行了涉纪信访案件、纪检监察综合、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和科局级班子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建设、科局级单位党政正职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建设六大工作目标,制定了对应的补充管理考核办法,从而形成了一套系统、科学、切实和有效的管理办法。并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和纪检监察工作评奖惩处和调整任免的重要依据。
突出对象,构建绩效考核机制。对考核原则、考核对象、考核内容、计分办法(百分制)和考核结果的运用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按得分情况进行系统比较和综合排名,形成了良性竞争的工作态势,进一步调动了党员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互动性。从而使纪检监察工作与县委、县政府的重点工作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和整体推进。
三、以监督社会化为核心,推进权力运行的规范化
积极探索,强化权力运行监督。一方面突出抓好“一把手”的监督工作;突出抓好监督网络的构建,突出抓好各类专项检查。大力开展执法检查,完成了2008年以来32个中央新增投资项目的专项执法检查,涉及资金7802.75万元。大力开展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专项监督检查,对12名安全生产事故责任人进行了责任追究。大力开展工作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共排查50万元以上工程建设项目157个,重点抽查500万元以上工程建设项目10个,开展国有土地建设用地专项执法检查,累计检查国有土地建设用地236宗,面积达354.67亩。
围绕难点,强化资金监察审计。五年来,对重大项目和重大资金进行了专项财务监察和专项审计,涉及资金83.75亿元,共收缴违纪资金上缴县财政551.56万元,立案查处5人。对48个重点单位进行了财务检查,查处“小金库”10个,涉及金额133万元,收缴违规资金上缴县财政83万元,司法立案6人。
优化环境,推行相关事务公开。把深化党务、政务公开和基层事务公开作为各级纪检监察干部的重要工作职责和部门权力在阳光下透明运行的主要途径。推行了村务、厂务、校务和企务公开。同时也推行了党务公开,做到了党务公开与政务公开相结合,公开与办理相结合,公开与规范相结合,在办好试点的同时,进一步明确责任和完善体系。
四、以惩治法制化为重点,查处纠正违纪违法行为
依法严惩,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五年来,县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和电话、网络举报596件(次),信访了结401件,开展信访监督85次。全县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共立案查结党员干部各类违纪违法案件319件,其中县纪检监察机关自办案件111件,各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办案208件。涉及万元以上经济大案35件,收缴违纪资金上缴县财政302万元,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560余万元。处分党员和干部285人(次),其中副科以上干部33人、一般党员干部111人和农村党员141人。受处分的党员干部中有29人被开除党籍、18人被开附公职、27人被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同时,纪检监察机关对31名轻微违纪的党员和干部免予处分,为63名党员和干部澄清了是非。
专项治理,遏制行业不正之风。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近5年来,全县开展教育乱收费治理,累计清退教育违规收费169万元,立案查处1人,收缴无法清退资金11.7万元。开展公路“三乱”治理,撤销收费站3个。开展医疗行业治理,查处违法经营案件3起。开展涉农资金检查,查处虚报冒领和贪污强农惠农资金案件6件,6名责任人受到党纪处分。开展商业贿赂行为治理,立案查处3人。开展涉农收费治理,查处涉农收费案件2件,收缴资金12万元。开展国家公职人员逾期贷款清收,累计清收逾期贷款972.3万元。
简化程序,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全县先后清理行政审批、行政许可和收费项目共415项,取消86项,督促50个重点单位完成了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工作,要求39个执法单位规范了自己由裁量权基准。共受理行政交通投诉举报51起,立案查处11人,下达效能告诫书13份,责令相关单位清退临时聘请执法人员17人,清退不合理收费25.6万元,为企业和群众减轻负担130万元,收缴违纪资金41.5万元。
编辑:魏开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