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区民族团结进步征文)
龙山县、来凤县位于武陵山区腹地,共处于湘、鄂、渝三省市交界之地,共有国土面积4470平方公里,14个乡镇依水相连,尤其两县县城仅一河之隔,城区现有人口近20万,是全国县城间毗邻最近、区位条件最独特的两个县。两县要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和人文环境,抢抓国家规划建设“武陵山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的历史性发展机遇,推动两县城镇化建设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一、发挥区位优势,携手共同合作
发挥区位优势。龙山位于湖南西北边陲,来凤位于湖北省西南边陲,同属于武陵山区,209国道贯穿两县,县城直线距离仅4公里,在全国2000多个县城中绝无仅有。周边的吉首、张家界、恩施、黔江等市区因交通便利,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较快。龙山、来凤两县因交通相对落后,经济基础较差,竞争实力较弱,逐步被边缘化。由于两县行政区域划分形成的利益主体,区域内相互封闭和条块分割。造成了某些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两县只有携手实施跨省合作,提升边区竞争力,才能实现共同发展。
弘扬民族文化。龙来两县一衣带水,血脉相连,两县10%的家庭有婚姻关系;两县都是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语言同属西南方言,人文环境相同,交流和沟通容易。在两县的共同努力下,将龙凤先行区打造成民族文化的研究基地,两县共同保护和开发土家族苗族文化,保护民族民间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把龙凤文化发扬光大,共同打造具有龙凤特色的民族文化名片,让这些独特的民族文化逐渐成为大众文化。把龙凤先行区独特的里耶秦简、仙佛寺等作为民族文化推向全国,走向世界。
顺应时代潮流。目前,龙山城区面积为44.2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为12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10万人,城市化水平为34%,来凤县城区面积为42平方公里,建区面积为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目前达8万人,城市化水平为30%。两县的财政收入、农民人均收入相当。龙山、来凤两县要充分利用分别有长沙市的对口扶持和“湘西地区开发”、武汉市对口扶持和湖北省“616”工程对口帮扶机遇。合作共建龙凤先行区,顺应时代的潮流,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
二、规划科学定位,优化战略布局
形成县城对接。推进龙凤经济协作的建设,应建立健全省际决策会商、专家咨询论证与地方协作的共商制度,探索对县参事共聘、资源开发共谋、设施配置共建、市场营运共体、生境保育等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机制,构建两县联动、城市引领、业界响应、大众参与的区域协作模式。来凤县应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向西南发展,对接龙山;龙山相应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开发华塘新区,对接来凤县城,确定华塘新区的路网骨架、功能布局,并对华塘规划区的周地及建筑情况进行严格控制,形成两县城市对接、经济合作互动的发展格局。
健全市场体系。构建“龙凤”发展的长效机制,支持重点产品批发市场的建建设和升级改造,落实产品批发市场用地等扶持政策,发展产品流通市场。加大力度建设粮、油、柑橘等大宗农产品仓储设施,完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支持企业投资建设农产品物流设施建设。加快发展产品期货市场,逐步拓展交易品种,鼓励生产经营者运用期货交易机制规避市场风险。全面推进市场和超市对接。大力发展物流配送、连锁超市、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建立日用品消费品、农产品、生产资料等经营网点,加强市场动态监测和信息服务。
立足城建同为。使民族特色与区域特征水乳交融,相得益彰。要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城市建设中,要突出至少有50%的地面用于城市绿化;要提倡屋顶植绿,阳台垂绿,墙面见绿,居室藏绿,人人惜绿,共建绿色城市。要注重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强市容环境卫生建设,避免重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使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同步运行。对建筑布局、密度、层次、空间和造型等方面进行必要的干预,体现城市的精、气、神,体现城市的整体美。要注重传统与现代的协调,注重体现时代精神。
三、打造精品亮点,展现龙凤呈祥
促成交通互连。要本着共同发展的原则,不等不靠、不扯皮、不推诿,共同出资出力,共同规划设计,力争用5到10年的时间,实现两县有高质量、高标准的边际路相连。要用长远的眼光去审视两县的旅游景区,用最便捷、最优质、最美丽的道路将这些景点串连起来,构建“龙凤示范经济协作区”旅游精品线路,在安全高效的同时,力求达到处处是景、步步是景的效果。共同推两县境内的209国道升级改造、吉恩高速公路和黔张常铁路的建设。加大项目申报和争取力度,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联系,环环相扣、步步跟进,使重大交通项目争取工作有突破性进展。
推进产业对连。打造一批区域特色明显的种、养、加基地;培养一批小产品、大群体、小商品、大市场的特色产业群、产业带。确保百合、烤烟、柑橘、蔬菜、药材等优势农产品基地稳定在50万亩以上。以科技创新为重点,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结合起来,加强产学研结合,鼓励企业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来实现新发展。要加强工业招商,引进战略投资者,承接产业梯度转移。要充分发挥毗邻两县的优势,共同建设龙凤工业园。着力开发适应市场变化、体现产品个性、突出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形成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工业化加工、品牌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园区化集聚的农业化发展新格局。
建设好示范区。要确保在2012年龙凤经济协作示范区在同城建设、统筹城乡、公共管理等方面的协作发展上取得初步成效;到2015年主导产业要形成品牌,公共事业达到均衡发展,城乡建设全面推进,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到2020年力争两县城区建设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两县城区人口达60万人口的武陵山片区的重要城市和新的经济增长极,全面建成区域发展一体化。努力把龙凤经济协作示范区建设成为投融资体制改革示范区、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区、城乡统筹示范区、生态文明和谐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和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区。
(编辑:魏开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