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建言献策

石羔镇农业科技发展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2-06-13     稿件来源:     作者:

  为全面贯彻落实2012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促进龙山农业持续发展,提升我县农业科技发展的层次和水平,按照县委办(2012)63号《龙山县2012年调研方案》要求,石羔镇成立调研组,于5月27日至31日,对我镇农业科技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石羔镇农业科技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农业、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石羔镇坚持 “抓粮食,抓产业,就是抓稳定”的发展理念,按照“稳定面积、主攻单产”的粮食生产思路,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全力推进科技兴农战略,积极发展农业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粮食生产能力持续增强,特色农业蓄势待发
  通过采取用足用活国家各种补贴政策,加大良种推广力度,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关键技术措施,全镇粮食总产稳步增长。2011年粮食总产达11882.48吨,较上年增长386.68吨,创历史新高;同时,连续四年在甘比村实施超级稻攻九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推进农业种植业优势区域发展,现基本形成了水稻、玉米、两薯三大粮食生产优势板块,提升了全镇粮食生产能力和水平。
  特色农业也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凸显,以正南村为主的蛋鸡养殖;以石羔、泗坪等村为主的杂交水稻制种;以中南、正南、甘比、尧坪、冲天等村为主的蔬菜种殖;以兴堡、桃红等村为主的生猪养殖;以正南、中南、兴堡、石羔等村为主的柑橘、梨子种植;以尧坪、永兴、十字等村为主的百合种植;一批特色农业专业村、示范村应拥而生,发展势头正旺。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农民增收幅度加大。
  到目前为止,在县农业局实施的“十大精品农业示范工程”中,我镇积极争取实施了六大工程,一是万亩粮油丰产示范工程;二是万亩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工程;三是万亩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工程;四是万亩农作物统防统治示范工程;五是千亩近郊设施蔬菜丰产示范工程;六是农民素质教育培训示范工程。这些工程的实施,加快了我镇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同时我镇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方式,积极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为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全镇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已发展到13家,其桥梁、纽带、服务和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有效地带动了千家万户进入市场。
  特别是“正南村羽丰养鸡合作社”、“冲天村辣椒产业协会”、“甘比村超级稻攻九示范”、“尧坪村设施蔬菜”、“中南村柑橘品改”、“十字村测土配方施肥”、“中南、兴堡村的农业科技阳光培训工程”等的组建和实施,使农民的科技种田水平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提高,农民增产增收的幅度不断加大。
  (三)农业科技推广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示范辐射效应正在逐步扩大。
  近年来,我镇农业新技术推广步伐不断加快,立体间作套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水稻、玉米、马铃薯良种推广普及率达98%以上;旱育秧、百合地膜覆盖、柑橘品改、超级稻攻九等通过试验示范,已在全镇普遍推广;马铃薯免深耕技术、百合标准化栽培、大棚蔬菜栽植、西香瓜嫁接等一大批新技术、新品种得到重点应用,农业产出效益明显增加,特别是我镇冲天村辣椒产业协会,去年推广种植朝天椒120多亩,亩产值达8000余元,现已在全镇推广种植1000余亩。

  二、 当前石羔镇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优势

  石羔镇农业科技发展已经迈开了可喜一步,部分资源优势、人文优势、政策优势得到了较好发挥,但仍蕴藏的巨大优势和潜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源优势得天独厚
  石羔镇地处龙山县城和湖北来风县城近郊,属两城夹一镇的山区小镇,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适宜于水稻、玉米、薯类、蔬菜、柑橘等多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发展蔬菜、水果等特色农业,围绕城市居民的桌子、茶几做大做强农业产业文章,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自然条件。
  (二)政府政策推动有力
  2012年中央1号文件,突出强调部署了农业科技创新,把推进科技创新作为今年“三农”工作重点,作为确保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和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支撑。这在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将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加快农业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良好契机。
  (三)特色农业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在科技为先导引领,政策为主导推动,利益为根本驱动的前提下,全镇15个行政村都已具有产业基础,且初具“一村一品”雏形的特色产业显露端倪,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很好基础。
  (四)农业新技术运用与推广势头强劲
  到目前,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已从体制上、规划上有了较好基础,开局良好,广大农民群众已经认知,产业发展中科技贡献份额逐年加大,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提供了坚强支撑。

  三、当前石羔镇现代农业科技发展存在的不足

  目前,我镇农业科技发展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现代农业发展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存在不足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要农资价格上涨,农业增产难增收。今年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主要农资价格普遍上涨,农村用工工价上扬,加之农业用工劳动力强度大,农产品价格倒挂且销售难(特别是柑橘),影响了农户对科技投入的积极性。
  (二)农业基础设施老化。农民普遍反映,当前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水利灌溉渠道未得到及时整修,如中南、尧坪、十字等村的水渠水毁了几年,至今尚未修复,导致一些地方旱涝保收面积日益减少,因农田设施造成稻田抛荒或只种一季作物的现象大有存在。
  (三)农村土地流转难度大。耕地流转政策措施不健全,造成农村土地流转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因农民种不种田都能拿到国家的粮食直补资金,致使部分农民宁愿田土抛荒也不愿意流转出去;二是大部分流转到种粮大户的耕地都是采取一年一定的形式,致使有的农户随意提高流出土地的承包费;三是由于一年一定的土地流转形式,种粮大户没吃定心丸,也不对土地投入,甚至掠夺经营,造成地力下降。土地流转不畅严重阻碍了发展生产大户和现代化农业生产。
  (四)农民对农业技术需求迫切,但农业服务体系不配套。大部分农民对新品种、新技术需求迫切,但是由于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实验、示范风险大,投资多,靠一家一户农户承担根本不实际。而乡镇农技站农业行政事业经费严重不足,大多数农技推广人员都是以谋生经营为主,良种良法的引进、示范、推广等公益性职能发挥不足。
  (五)农村劳动力结构不合理。农村多数农户家中青壮年劳动力已经外出或准备外出打工,部分村组出现农业简业化、农村空心化、劳力老龄化现象,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老龄化,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应用意识差、水平低,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带来一定影响。

  四、推动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对策建议

  我们必须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积极行动起来,切实将2012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落到实处,迎来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农民生活的新春天。  
  (一)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发展,加强各部门之间统筹协调
  各级领导应该充分重视全县现代农业的发展,把农业的现代化科技化摆在重要的位置,加强城乡统筹发展,统筹协调全县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二)制定全县现代农业发展的长期规划,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应该抓紧组织农业各相关部门充分调研全县的农业发展的现状,借鉴现代农业发展先进地区的经验,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我县资源优势,在此基础上编制全县现代农业发展的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使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合理、有序、可持续。
  (三)加大农业科技发展投入,重点扶持基地发展。
  围绕粮食、蔬菜、干鲜果、烤烟、百合、特色养殖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加大推进基地建设,提高基地标准、规模和档次,打牢产业基础。在此基础上,强力推进农业招商,以招商推介会等为载体,紧盯发达地区大型龙头企业,主动对接,力争在引进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上实现新突破。准确把握国家新的投资重点,完善项目储备,进一步加快跑省跑部力度,争取更多对农业发展具有支撑性的项目落户我县,适时举行和参加名优产品展示展销会,做大做强龙山百合、?柑等产品品牌,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实现品牌效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扶持烤烟、百合、金银花、设施蔬菜等一批产业前景好、市场带动强的产业基地,促其扩规模、提档次、升水平,提高其辐射带动力。
  (四)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水平
  进一步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能力,出台并落实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完善网络服务平台,创建农产品产加销和信息化服务新机制,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能力,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
  (五)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乡镇站、区域站建设,建立激励引导机制,大力推行农技人员联合作经济组织,联企业、联基地、联专业大户制度。健全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和植保专业化防治体系,提高社会化水平。
  (六)强化双向培训
  一手抓农民培训。依托深化农民教育活动、农业阳光工程培训等载体,积极组织机关干部、农民教育讲师、基层农技人员“进村头、上屋头、到田间”,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办好电视课堂、网络课堂、村头课堂、田间课堂,掀起“学科技、用科技、促双增”的热潮。为全县培养出一批粮油、烤烟、百合、蔬菜、特色养殖产业等方面的科技型农民,通过他们的辐射,带动全县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一手抓农技干部培训。选派一批基层农技服务人员由农业主管部门集中再培训、再充电,从爱岗敬业、农村实用技术推广普及、农业后续服务等方面强化学习,不断提升农技队伍服务能力和水平。  

编辑:魏开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