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建言献策

大胆先行先试 推进建整扶贫

发布时间:2012-07-05     稿件来源:     作者:

大胆先行先试  推进建整扶贫

——桂塘镇桃子村建整扶贫工作的几点探索与思考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出台后,龙山县进行了认真学习和研究,并就相关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桂塘镇桃子村巧借东风,先行先试,乘势而上,脱贫致富,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反响。近日,我同有关单位的同志,对桂塘镇桃子村建整扶贫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桃子村位于乌龙山大峡谷顶端,“桃子”是土家语“山尖尖、山巅巅”的意思,海拔800多米,和湖北的百福司、漫水等交界。该村地处偏远、山大人稀,村域面积19平方公里,比华塘街道办事处还要大,辖10个村民小组2361034人。村民们普遍反映,县委办、县科技局建整扶贫队“是桃子村建国以来的第一个扶贫队”,他们给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和实事。

第一,路搞好了。据大学生村官欧阳敏介绍,桃子村距离火岩街上16公里,到处悬崖绝壁,交通工程耗资巨大、施工难度大、扶贫风险大。扶贫队迎难而上、多方协调,新修省际边际路7.8公里,对增进湘鄂边区民族团结、进步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新修通畅工程6公里、村路6.5公里,整修公路28公里,总投资约1000万元,基本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

第二,电要搞了。村主任杨青松说,桃子村的电比路还要难搞,全村涉及188户,最大的寨子仅8户人,基本上是各家各户“占山为王”。因此,材料运输、人工工资、施工难度等比一般的村难搞。其他乡镇有的村,只要1台变压器,而桃子村要5台,其他村电杆只要50来根,而桃子村要483根,才勉强够用。所以,扶贫队下决心搞电后,村民非常感动,非常支持,先后完成了初测、定测等工作。目前,已经衔接好了电杆配送、施工队选择等前期工作。

第三,水要搞了。目前桃子村已经完成了2个小山塘的整修工作,建设了渠道1300多米,缓解了300多亩农田用水难题。目前,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即将实施,10个小组的水源勘测、备料准备等工作已经完成。

第四,人有技了。1056岁的女党员李志香说,扶贫队结合烤烟、百合、种养殖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对农民进行市场意识、知识技能等教育,很出彩,有奔头,大家很感兴趣。4组党员田彪表示,自从参加培训后,脑壳就开窍了,去年尝试种植了3亩百合,年终增收3万多元。今年自己将面积扩大至15亩,扶贫队经常带专家前来指导,目前百合长势良好,收入有望突破10万元。“学了技术就是好,技术到手当钱搞”,村民们用山歌表达了内心的喜悦之情。

第五,人有救了。8组村民姚本生对此有切身感受,他家有2个大学生,自己又从去年以来身患癌症,花了10多万元到恩施治病,外债缠身,压力巨大。扶贫队了解到情况后,通过县建整办和省住建厅进行了衔接,争取了相关领导结对帮扶、实地慰问,并决定给予还债、治病等5万元救助资金。目前,扶贫队对全村重病救助、贫困学生救助等协调资金近20万元,累计救助800余人次,真正让村民感受到了党的温情关怀。

第六,人有志了。调研中,桂塘镇党委书记储军告诉我们,扶贫队不仅注重扶贫,更在意扶志。扶贫队对扶志问题时时讲,常常讲,鼓励村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人有了志气,整个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村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村民自治顺畅了,积极性高了,如在省际边际路建设中,双井村与桃子村成立了边际路理事协调工作小组,由8名德高望重的村民担任理事,负责边际路建设中两村村民的矛盾纠纷调整等事宜,每月召开2次会议,补助一定误工补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村干部认真负责,责任心倍增,起早贪黑,积极协调解决问题。党员空前团结,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提升了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村民思想更加积极,自暴自弃的少了,勤劳致富的多了,村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二、主要问题

调研中,我们梳理了几个共性问题。

㈠集体利益与私人权益的矛盾。随着社会文化日益多元化,各种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村民权益意识与公益建设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比如公路建设占地问题。2组村民田明池有点烦恼,他家有田土3.6亩,4个孙子读书,2个高中1个初中1个小学,虽然年过8旬依旧犁耙不离身。前几年村里修路田土占了一部分。现在新修烟路和通畅工程路基拓宽,又要占一部分。扶贫工作要支持,可是一家人也要生活下去。更有甚者,个别村民甚至采取了较为激进的手段。

㈡扶贫帮困与社会公平的矛盾。当前,农村“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根深蒂固。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实行了30多项惠民政策。除了新农合、新农保、粮油补贴等普惠性的政策外,绝大多数对象都是特殊群体,其认定难度大,带来的矛盾多。比如现在的扶贫与农村低保两项制度有效衔接,2300元的农村贫困标准难以具体用货币及量化,且每个标准都有若干相同相似的贫困户,由于指标不够等因素,容易造成更多的矛盾。这一问题,在贫困家庭、学生等救助方面表现的较为明显。

㈢当前建设与后续管理的矛盾。每轮扶贫村总有一些项目推进,大多数项目推进中轰轰烈烈,扶贫队撤走后的管理,却是个较为棘手的问题。比如:桃子村10个村民小组,各组建设一个集中供水的水池,以后水管的疏通、费用等问题。比如现在对全村28公里村路进行了大规模整修后,每段路确定1人作为日常养护员,负责村路畅通,养护员每年2000元的工资由扶贫队解决。扶贫队走后,由于每年1万元的村级经费,扣除报刊、日常开会等费用后,根本无力承担。

㈣扶贫周期与持续扶贫的矛盾。调研中,基层普遍反映,当前扶贫周期过短,仅有2年期限。各项建设、产业等等都还处于一个起步、上升的阶段,而项目建设从衔接项目、上级审批、招投标、项目启动等有一整套程序,稍微大点的项目,往往要跨年度启动实施。以火岩至湖北漫水的省际边际路为例,该项目从无到有,从初步勘查、县里研究、向省里报计划、再到路基开工、路面招投标等,2年时间无法完工。

三、对策建议

一要突出项目,完善基础建设。要积极研究政策。结合武陵山扶贫攻坚规划,建议由县扶贫办牵头,组织发改、财政等重点涉农部门,从项目储备、申报、立项等方面,集体研究上级政策,形成扶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争取指南,提高扶贫项目争取效率。要高效整合项目。要对扶贫办、发改、财政、烟办、民委、水利、移民、国土等单位基建资金,进行高效整合,集中力量搞一批基础设施建设。要吸引社会资金。加大扶贫外宣工作,争取一批知名企业、知名人士的援建资金。必要时,采取退人还山、村民参股、企业开发等多种方式,对部分有前景、有资源和有潜力的扶贫村进行整体包装,走开发式扶贫之路。

二要注重党建,巩固基层政权。要选好人。人始终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建整扶贫矛盾多,要从一批年富力强、敢闯敢试的干部中,选用好扶贫干部、驻村干部和村干部。要真正落实扶贫队员驻村制度、乡镇干部驻村制度等,扶贫队员与原单位工作脱钩,集中精力搞扶贫,驻村干部在村食宿,协助解决矛盾问题。同时,通过党委任命、村支两委换届等方式,真正选拔和任用一批在村民中有威信、有地位的村干部。要用好人。积极组织扶贫干部、驻村干部和村干部,通过传帮带、参加各种形式的组织培训等,提高其综合素质和驾驭农村负责局面的能力。要加强农村基层自治,切实推广“四议两公开”等工作法,邀请和吸纳农村有影响力的人士,参与民主理财、村务公开、矛盾调处等工作,减少各类矛盾发生。要留住人。设立县扶贫队员和驻村干部补助专项资金,纳入县财政预算,各单位同等配套,实行绩效评估和统一考核。村干部方面,进一步提高工资待遇,逐年加大公务员招考所占比例,逐步解决其医保、社保、养老等问题。不断改善扶贫工作环境,依法严厉打击威胁扶贫队员、驻村干部、村干部等恶意行为,创造良好工作环境,解除后顾之忧。

三要引导产业,积极促农增收。要编制产业规划。结合地域、气候、种植习惯等因素,尽快编制龙山县扶贫村产业发展工作规划,防止多头开发,恶性竞争。要设立产业基金。整合两项制度等资金,作为扶贫村产业引导资金,大力开展农民教育活动,加大农村实用科技推广力度,通过农村种养殖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推动产业发展。对有志创业的,加大政府担保贷款贴息力度,提高担保上限,解决资金问题。要加快土地流转。发挥农村闲置土地作用,推动产业连片开发,实现大户经营、集约经营等,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增收效益。

四要加强探索,推动机制创新。要推行扶贫听证。推动扶贫工作公开,建议调整下一轮扶贫点时,对全县所有符合条件的扶贫村,在社会上进行公示,并组织专人进行调查摸底。按照各村扶贫工作的民众支持率,由高到低进行公示,然后按照一定比例由县委常委会或县政府常务会定板。建议由县委督查室牵头,每年对全县所有扶贫村村民支持扶贫工作进行督查测评和汇总,由扶贫单位、驻村干部、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进行评议,连续两年评定为不支持扶贫工作的,由县统一下文调整扶贫村,增强扶贫的双向选择。要创新扶贫模式。随着扶贫攻坚的深入,将有越来越多的硬骨头要啃。建议对基础条件差、扶持难度大的扶贫村,要连续进行两轮以上的扶持。可在第二轮时将扶持单位作一定调整,便于发挥部门优势,增加扶贫效益。可以从制度建设入手,由扶贫单位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和引导,解决扶贫后续管理问题。要加强失地农民保障,积极推行购买门面、创办企业等形式,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失地农民通过分红、村里代缴医保、社保等方式,解决生活困难。要创新投入体制。扶贫的关键在投入。要采取政府出一点、村里筹一点、村民凑一点、社会捐一点的“4个一点”方式,或者采取农民用土地等入股企业、公司,将扶贫村交由企业、公司等长期经营,村民通过给企业、公司打工等方式获得额外收入,加快脱贫致富,共建美好家园。

(编辑:魏宏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