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服务中心作为政府对外的公共服务平台,在探索中逐步完善,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和生命力。
为全面了解我县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和运行情况, 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11月3日—11日,我们组成调研组,通过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电话了解、听取汇报等方式,深入到全县34个乡镇(街道),认真开展了专题调查研究,积累掌握了大量原始资料,并对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运行进行了深入思考。
一、基本情况
全县34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政务服务中心,确定了一名副乡(镇)长或副主任兼任政务服务中心主任,负责日常管理运行工作。16个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达到“一厅二栏三牌四上墙”标准,“一厅”,即有一个50平方米以上的办事大厅;“两栏”,即工作人员职责栏、工作人员去向栏;“三牌”,即政务中心招牌、站所窗口招牌、工作人员胸牌;“四上墙”,即工作制度、办事纪律、服务承诺、办事指南上墙。乡镇(街道)民政办、计生办、城建站、劳动保障站、林业站、国土所、财政所、农村合作医疗办、农机站、移民办(库区乡镇)等进政务中心设立窗口,大部分乡镇政务服务中心利用墟场日,集中办理行政审批及相关业务,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其中运作较好的单位有桶车乡、洗洛乡、红岩溪镇等3个乡镇。
同时,我县还积极探索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运行的新模式,今年8月,县政务服务中心里耶分中心正式启动运行。单位性质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全额拨款副科级事业单位,属于县政务服务中心的派出机构,接受里耶管委会和里耶镇政府的监督协调,窗口业务归口各单位管理,工作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目前,现有工作人员32名,开放式办事大厅6个,办公总面积达1000余平方米。县住建局、县规划局、县房管局、县国土局、县城管局、县民政局、县公安局、县工商局、县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局、县旅游局、县文物局、县财政局等12个单位在里耶分中心设置了服务窗口;施工许可证,规划证,房产证,土地使用证,结婚证,身份证,营业执照证,占道许可等13项行政许可和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惠农资金发放等6项相关服务已进驻里耶分中心办理。中心各项管理规范有序、日常工作平稳运行,社会各界反映良好,赢得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全县乡镇(街道)政务服务平台已基本具备,今后一段时间内100%的乡镇(街道)可以建成政务服务大厅,这一便民举措在转变干部作风,方便群众办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普遍还存在着资源利用不充分、内部管理不规范、日常运行不稳定的现象。主要表现为:
一是最先启动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召市镇、桂塘镇、隆头镇、苗儿滩镇、洛塔乡、茅坪乡、农车乡、新城街道办事处、湾塘乡等9个乡镇。均有政务服务大厅,但办公电脑、桌椅等配套设施不完善,政务服务中心正常运行难以保障。
二是与第一批乡镇基层政权建设一起实施的石羔镇、兴隆街乡、茨岩塘镇、白羊乡等4个乡镇,均有政务服务大厅,也配备了办公设施设备,但是政务服务中心运行水平不是很高。
三是与第二批乡镇基层政权建设一起实施的石牌镇、咱果乡、老兴乡、静房镇、内溪乡、贾市乡等6个乡镇,政务服务大厅即将完成,办公设施设备正在配置,政务服务中心暂时无法启动运行。
四是乡镇(街道)办公用房很紧张的乌鸦乡、大安乡、塔泥乡等12个乡镇,没有政务服务大厅,只能分散办公。
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从调研的情况来看,部分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机构形同虚设,管理流于形式。究其原因,还是乡镇(街道)主要领导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思路不活。一方面建立政务服务中心主要是为上应付上级检查,平常没有运行,在检查前夕,制造一些资料蒙混过关。另一方面是认为建了大厅,挂了牌子,摆几张凳子就认为工作做到位了。至于,运行效果好不好,则无人过问,忽视了政务服务中心公开、阳光、透明运作的积极意义,这种“为建立而建立”的做法,使建设走入了形式主义误区,出现了敷衍了事或建成不运行等现象,导致了政务中心为老百姓办事服务不到位,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作用。
二是配套设施不完善。从调研的情况来看,部分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的建设不够标准、设施设备不够齐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部分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建设项目规划滞后,建设工程正在实施当中,办公设施设备暂时还没有配备到位;另一方面是由于已经配备好办公设施设备的部分乡镇(街道)管理运行不规范、投入机制不健全,造成政务服务中心办公场地布局不合理,建设标准不统一,办事大厅太大或太小,办公设施设备闲置严重等,有的乡镇(街道)甚至将配备的政务中心专门办公用品,也没用到中心办公上来。
三是部门进驻有顾虑。从主观上分析,一些部门受权不到位。各部门根据职能特点,对基层站所的本部工作,实行了严格的量化评比等考核政策,要求高,任务重,基层站所顾虑重重,只能在本部办公,同时,也有部分乡镇(街道)的部门存在衙门思想,不愿进驻中心设置窗口。从客观上分析,部分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运行机制不健全。管理制度不硬,进不进无所谓,可以草率应付;激励机制不全,干好干坏一个样,不必积极主动,部门对进驻中心消极对待,影响了乡镇(街道)政务中心实现“人进中心”“权进中心”“事进中心”的工作目标。
三、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建议县委、县政府以基层政权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一)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加强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提升乡镇(街道)政务公开水平的必然要求。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要深刻认识政务服务中心是服务群众最直接、联系群众最紧密的重要平台,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形成合力,通过广播、电视、会议、公开栏、标语和一封信等形式,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营造浓厚舆论氛围,抓紧抓好中心建设运行,积极树立良好政府形象,全面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
(二)进一步规范运行管理。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是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直接地担负着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重任。一是建议县委、县政府要加强组织建设,整合部门资源,完善运行机制。按照“集中办公、一窗受理、全程服务”的原则,将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和群众工作中心(司法和信访等)合署办公,实行“两心合一”。要求民政、计生、城建、劳保、林业、国土、财政、农合、农机、文化、司法、信访等各部门的相关站所、包括乡镇(街道)的党政综合办公室全部进驻到政务中心,实行集中办公,要求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每逢墟场,轮流到政务服务中心坐班等。这样,把乡镇(街道)节约出来的办公用房,改造成干部宿舍,既方便了群众办事,又有利于干部管理。二是建议各乡镇(街道)要加强基础建设,统一标准模式,规范内部管理。把这项工作纳入乡镇(街道)政府的议事日程,在原有“一厅二栏三牌四上墙”的建设标准基础上,统一实施 “五个有”服务工程。即有一条服务热线,有一本公开服务手册,有一本公开服务台账,有一套公开服务制度,有一块规范的服务结果公示栏。在政务服务中心大厅设立意见薄、举报箱,方便群众提出意见建议和举报。同时,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便民利民活动,全面促进乡镇基层干部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三是建议各部门要加大政策支持,集中授权到位,配强工作人员。把资源政策向基层倾斜,把服务项目向基层延伸。将审批服务职能尽量下放到乡镇(街道),扩大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服务效能,方便百姓办事。选派思想素质高、业务水平好、作风正派、责任心强的同志到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工作。四是建议县政务中心要加强规划指导,搞好督促查检,推动运行发展。要加强对乡镇(街道)政务中心建设运行工作的规划指导和检查考核,每年对各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进行统一规划考核,评选出示范性中心,由县委、县政府进行表彰。
(三) 进一步加大投入保障。要加大资金投入,在年初将政务服务工作经费列入各乡镇(街道)财政预算,务必专项专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能和示范效应。一是建议县政府,要求今年启动的六个基层政权建设项目,其政务中心办公用品采购,由县政务中心单独提出方案,确保专项专用。二是建议在配套设施上,县政府要继续加大电脑、办公桌、文件柜、电话等设施设备的统一采购配送力度,以满足工作需要。
(四)进一步加强监督考核。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建议县委、县政府将各个部门进驻窗口情况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县政府督查室、县政务中心要对乡镇(街道)政务中心建设运行,列为乡镇(街道)党政“一把手”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定期督查,对工作组织有力、管理规范、运行到位的,予以奖励表扬;对工作不主动、不积极、不到位的,予以通报批评等,努力实现监督管理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切实保证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持续健康有序运行,充分发挥基层综合便民服务平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