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经济协作示范区是龙山与来凤两县加速推进区域经济协作和功能互补,统筹协调区域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和产业布局,加快湘鄂渝黔边邻贫困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对探索武陵山区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模式,加速构建武陵山区新的经济增长极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龙凤经济协作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湖南省最西北的龙山县、湖北省最西南的来凤县均位于武陵山区腹地,共处于湘、鄂、渝三省市交界之地,是全国县城间毗邻最近、区位条件最为独特的两个县,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称。两县历来交往频繁,经贸人文的交流与合作十分活跃,龙凤经济协作示范区正是这一基础上设立的。其意义体现在“三个有利于”。
1、有利于探索武陵山区经济建设的经验和模式
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无现成的协作和开发模式可循。近年来,国家先后批准设立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区、重庆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综合改革配套改革先行区等多个区域经济和发展规划试点。这些试点基本上处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而武陵山区是内陆最大最落后的少数民族聚集区,区内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武陵山经济协作是多省市、大区域、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间的区域经济协作,区内既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民族文化特色,但其基础设施又严重滞后,科技支撑不强。发达地区区域协作的发展模式难以复制,需要试验探索一系列适合武陵山区特色的跨省市经济协作发展模式。
龙凤先行区区位独特,是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内的典型代表。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是省市间边临地区的区域经济协作。龙山县位于湖南省最西北,来凤县地处湖北省最西南,两县县城以酉水河隔河相望,新区已实现零距离对接。两县同属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贫困县,同饮一条酉水河,是典型区域经济协作范例,具有代表性。多年来,龙山来凤两县就区域经济协作开展了有益探索,在多个领域的协作共建上积累了宝贵经验,可为整个武陵山区经济协作提供有效借鉴。两县建立了县级领导定期协商、互访工作机制;成立了刑侦、文化、教育等多个合作协会;实施了城建、水利、交通、产业布局、市场等规划对接;实现了金融同城,通信同网,供水、供电、供气、污水处理等资源共享。进入新世纪以来,县城城际公交运营的合作更是惠及两县人民。
2、有利于加速构建武陵山区新的经济增长极
龙凤示范区地处武陵山区的中心腹地,“扼三省之要冲”,
是典型的“一脚踏三省”之地,是湘鄂渝三省市边区的中心区域。酉水河在区内冲击形成了一个168平方公里的龙凤大盆地,此盆地是武陵山区唯一的也是最大的盆地,区内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为两县城市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硬件要素。示范区地处吉首、张家界、黔江、恩施四个地级市地理位置的几何中心,与吉首、张家界、黔江、恩施的直线距离分别为137km、108km、65km、89km,具备形成一个地级市的地理空间。
龙凤示范区国土面积4470平方公里,总人口90.4万,现有城区已达3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25万,已初具一个中等城市规模,是规划建设一个区域性边区中心城市的绝佳之地。在湘鄂两省省内区域协调发展中,龙山、来凤分别有湖南长沙市对口帮扶和“湘西地区开发”、湖北武汉市对口帮扶和湖北省“616”工程对口帮扶等支持政策,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面临重大机遇和动力。目前,两县正共同规划建设一个城区面积6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60万人的中等城市,通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必将形成武陵山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
3、有利于把龙山、来凤的资源和后发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龙凤示范区区位优势明显。龙凤两县是川西、渝东、鄂西经湖南至上海、福建、广东的重要门户,是西南地区进入中东部重要“咽喉”和通道。每年在此中转的人流达4020万人次,边区商品贸易量超过1400万吨。
龙凤示范区资源优势明显。一是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两县均是土家族聚集区,土家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0%以上,区域内尚有会讲土家语的人口近5万,占全国总量的50%,土家摆手舞、咚咚奎、茅古斯等土家原生态文化保护良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里耶古城、国家级地质公园洛塔地质公园、国家级佛教文化圣地仙佛寺等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保护完好。区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个、全国历史文化名镇1个、中国土家织锦之乡1个、中国民间艺术之乡7个、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8项,极具开发潜力。二是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煤炭储量达8000万吨,方解石2.5亿吨、莹石
3000 万吨、优质大理石 4500 万方、
紫砂陶7000万吨、石英砂4000万吨、铅锌2000万吨。三是有丰富水能风能资源。现有水电装机18万千瓦,潜在水电装机35万千瓦,风电装机储量达30万千瓦。
龙凤示范区经济后发优势已经显现。近两年,龙山、来凤两县围绕交通瓶颈的破解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目前,黔张常铁路、黔张高速、恩吉高速已进国家规划和省级规划,将于今年内相继开工建设,西广铁路恩吉段有望进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在“十二五”期末,龙凤先行区的交通瓶颈将完全破解,将成为成渝、川藏地区与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东部沿海地区相互往来的重要枢纽,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助推下,龙凤先行区的各种资源优势将得到有效开发,区域中心城市(龙凤双城)的带动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成为武陵山经济协作内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域之一。
4、围绕龙凤经济协作示范区建设龙山做了大量基础工作
(1)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近几年来,围绕交通、能源、城建、水利等领域强化项目引领,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战略基点来抓,制约龙山发展的瓶颈得了重大突破。交通方面:黔张常铁路已完成可批复;龙张高速龙山至桑植段预工可已报省发改委评审;龙永高速各标段已全面动工;张花高速里耶连接线工程已完成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G209龙山绕城公路和龙里二级公路已全线动工;洗车至里耶二级公路项目申报进展顺利。能源方面:农网、城网改造已完成57个单项工程,落水洞电站进场公路基本完成;湾塘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工程已完成可研批复;页岩气开发项目正在进行地质调查和科研报告编制;生物柴油项目和大灵山风电项目已签订意向协议。城建方面:龙凤示范区“十个一体化建设”已经启动对接,省发改委支持的25个重大项目建设规模、申报时限和建设内容都已明确,华塘新区水厂、酉水河综合治理,城区环城公园等十个重大工程正在加速推进,启动了行政集中区、工业集中区、物流园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工程。城乡同建同治已全面铺开。水利方面:龙潭河水库项目规划及地勘设计已完成初审;石羔水厂项目实施方案已经完成,第一、二期资金计划已经下达;21座小Ⅱ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接近尾声;酉水河、果利河治理有序推进。
(2)投融资平台搭建就绪。一是2012年为适应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县政府对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作了相应调整,下设了龙山县里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龙山县华塘融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龙山县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龙山县安达交通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龙山县环城公路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龙山县里龙公路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等6个子公司,分别负责相关项目的实施。二是积极开展国资清理,盘活国有存量资产。经查,龙山县存量行政企事业单位资产11.89亿元,其中行政单位1.86亿元,事业单位6.75亿元,国有企业3.28亿元。清理完毕后,将打破产权管理“陈规”,按照“产权政府所有、部门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原则,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统一产权、集中管理,整合利用闲置资源,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的配置效率,搭建投融资平台,为全县基础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3)争取了极大的政策支持。2010年8月以来,为积极探索跨省协作和贫困地区率先发展的经验和模式,我们与湖北来凤县积极申报在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内规划设立武陵山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2011年10月,国务院批复《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明确设立武陵山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要求“大力推进行政管理、要素市场、投融资体制等领域改革,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特色产业、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一体化建设”。规划明确:“到2012年,做好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在同城建设、统筹城乡、公共管理等方面的协作发展取得初步成果;到2015年,在城乡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新进展,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到2020年,全面建成一体化发展体系,成为武陵山区的重要城市和经济增长极”。国家民委积极支持龙凤先行区建设,将龙山县确定为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联系点,实行对口支持;国家民委和国家开发银行领导来龙山开展调研,就搭建融资平台、支持武陵山片区开发进行了座谈,两部门将会出台文件,对重大项目给予重点扶持。国家民委牵头,协调各部委也相继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支持武陵山片区发展。湖北省委省政府把来凤作为全省县域经济强县和鄂西南窗口县强力打造。成立了以省长为组长的推动龙凤经济协作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在省发改委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即将出台《加快推进来凤县建设武陵山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的意见》等支持政策。2012年10月17日和2013年4月16日,省长王国生和省委书记李鸿忠就龙凤示范区建设深入来凤现场调研。恩施州即将出台专门支持政策,并筹备在来凤召开现场推进会。湖南省副省长韩永文深入龙山专题调研,省发改委、省民委、省扶贫办主要负责人多次调研示范区建设。省发改委对口联系龙山,行文确定2012年至2015年对龙山县给予25个项目共48亿元的支持。
三、龙凤经济协作示范区建设龙山急需破解的难题
1、破解交通枢纽建设难题。龙凤经济示范区建设大发展中国家必须必须要尽快建成通畅顺达的综合性立体交通网络,加快建设高速公路、铁路、高等级公路等,加快建设县内大循环公路、村组通达通畅工程,增强交通集散中心功能。建成龙山城区到长沙、武汉、重庆、贵阳等周边省会城市“六小时交通圈”,行政村到城区“两小时交通圈”。
2、破解增强内劲难题。县内矿产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和农产品资源丰富,但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增强发展的内劲,必须要大必发展以非金属矿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的新型材料产业、以生物质能源和水电开发为重点的新型能源产业、以特色农产业开发为重点的新型农业产业、以里耶-乌龙山风景名胜区为重点的特色旅游业,依托这些产业积极引进高新科技。
3、破解增强发展承载实力难题。增强龙凤经济协作示范区的发展承载实力必须要以建设中等规模城市为目标,加快城市交通、给水排水、供气供电、垃圾污水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四、建议
1、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一是打造民俗文化旅游中心。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里耶古城、国家级佛教文化名胜仙佛寺展示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国家级地质公园洛塔地质公园和保存完好的生态环境展示优美的自然风光;以土家族语言、摆手舞、土家吊角楼、土家织锦、咚咚奎、毛古斯等土家族原生态文化为核心展示浓郁的民族风情,把示范区打造成全国土家族原生态文化传承和展示区,构建一条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和生态旅游长廊。二是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城。示范区极具条件成为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以及科学发展道路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促进区内经济结构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和社会转型。龙山、来凤良好的生态、宜居的环境,将成为中东部地区大都市以及中外游客休闲的胜地,最终建成中东部地区大都市的后花园。三是构建武陵山区新的经济增长极。通过交通大通道的带动,示范区将产生巨大的中转、辐射和带动功能,形成边区经济新的增长极,并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涉及人口达300万人以上。通过培育特色产业,形成支撑武陵山腹地的新的经济增长引擎,把龙凤示范区打造成为武陵山区继恩施、黔江、吉首、张家界、怀化、铜仁之后第七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形成“6+1”的城市发展带动格局。
2、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一是定位为国家扶贫开发的示范区。武陵山区是全国18大贫困地区之一,连片贫困地区如何抱团发展,走出贫困,实现全面小康,是该区域开展经济协作的重要议题。龙山、来凤均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该片区通过设立经济开发先行区,率先实现扶贫开发工作目标,探索在贫困山区、省际相邻地区扶贫开发的经验和模式,为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定位为武陵山区经济协作的先行区。加速推进龙凤一体化,龙山、来凤两县在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努力成为全国内陆省份、偏远山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聚集区跨省经济合作共建的范例。三是定位为湘鄂渝边区特色产业聚集区。以龙凤示范区内丰富的中药材、特色农产品和无公害的野生资源打造绿色生态食品加工和中药材原药供销基地;以风能和水电资源打造可再生能源示范基地;充分发挥边区承东接西、贯穿南北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建设湘鄂渝边区物流和商贸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