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建言献策

龙山如何在示范区建设中打造“生态边城”

发布时间:2013-10-17     稿件来源:     作者:
  湖南省龙山县与湖北省来凤县城距离仅为7公里,两县县城直线距离仅4公里,是全国最近的两个县城,区位优势可谓绝无仅有。龙山、来凤两县国土面积4470平方公里,人口90.4万人。现有城区面积共3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25万人。两县同为土家族和苗族聚集地,山同脉,水同源,人同宗,民同俗,又同属武陵山区贫困区,发展虽然存在有不少困难和艰难阻力,但也有一些难得的机遇: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就西部大开发、扶贫开发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明确了加快贫困地区发展的总体思想、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极大地激发了贫困地区各族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创造性。二是国家“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推进区域生产力布局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片区承接东部地区和中心城市产业转移、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三是在多年的发展实践中,片区内各级政府和群众形成了区域协作发展的共同意愿,开展了相关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为加快片区发展奠定了基础。四是随着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家有能力、有条件加大对连片特困地区的扶持力度。
  多年来,两县共同谱写出了一个个“龙凤呈祥、比翼齐飞”的动人篇章,曾多次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尤其是近年来两县城分别在长沙、武汉对口扶持下,两县经济社会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龙山县城面积较原来老县城扩大了近5倍,而来凤县城建设规模也超过了过去10年的总和,来凤的武汉大道和龙山的岳麓大道通过“湘鄂情大桥”实现对接,两城实际上已经成为一城,它将使两县携手成为一个区域经济体和一个武陵山区边贸新城,扩大对外影响力和吸引力。
  根据规划,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建设步骤为:到2012年,做好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在同城建设、统筹城乡、公共管理等方面的协作发展取得初步成果;到2015年,在城乡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新进展,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到2020年,全面建成一体化发展体系,成为武陵山片区的重要城市和经济增长极。
  前景展望,鼓舞人心。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这里没有较全国来说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怎样利用现有资源,建设出地方特色,以独特的“气质”和韵味增加对外吸引力。笔者认为面对龙凤经济协作示范区建设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必须走一条和过去不同的发展路子,特别是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注重环境资源的保护和优化,努力促进实现社会、经济、环境最大“共赢”,立足于建设“生态边城”,让这里的环境价值得到最大优化。
  一、呵护酉水的“绿”
  水是城市的血液,水质状况是衡量城市品位的重要指标。酉水是示范区区域内主要的水体,直接穿城而过,随着龙凤经济协作示范区战略的实施,酉水沿岸将会成为城中居民重要的休闲娱乐地,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呵护住酉水的“绿”。
  一是杜绝污水直排。对示范区内新开发的建设项目,必须对其排放的污水进行有效处理后才能排放,一切新改扩建有废水产生的建设项目和居民住户都必须修建二级以上化粪池,对污水进行妥善处理后再排放。对老污染区也要纳入计划进行整改,力争在2015年一体化建设格局基本形成之时治理完毕,实现达标排放,以减轻对酉水水质污染。提高新区工业准入门槛,不能盲目引进,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和绿色产业之路,严禁引入落后生产工艺和水耗大的工业企业项目,以保证河水流量,同时对企业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企业废水必须经有效处理达标后再排放,以防止造成对河水水质污染。
  二是严格垃圾管理。城区垃圾也是造成河水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严格管理,积极推进垃圾袋装化和分类管理,对可以再利用的垃圾要组建专门队伍或由城管部门定时进行收集,对那些没有使用价值的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时上门进行收集清运,严禁向外倾倒,特别是严禁垃圾倒进河岸和河内,以免造成河道堵塞,影响河水水质。另外,把新城区划为使用清洁燃料区,减少用煤炭做燃料,积极推行净菜进入市场制度,用菜篮取代塑料袋,以减少生活垃圾产生量,进一步杜绝垃圾乱倾乱倒行为。
  三是加大水体呵护。把龙劲凹水库区域定位为生态公园,同时对附近区域进行合理规划,因此该水库的保护显得十分重要。龙劲凹水库是该区域除了酉水之外的另一主要水体,合理建设与开发该水库,把它建设成边城中一颗“肺”,不仅可以调节气温及空气湿度,还可以增加城区空气负离子含量。建设中要立足长远,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水域及附近环境的保护,严禁在水中规模养殖和一切对水质有破坏的行为,采取措施疏通附近生活废水,严禁废水的排入,做到水域面积最大的优化,在库边一定范围内建设一道绿色屏障,合理规划并开拓水库的上游来水水源,对库水坚持随时更新,以保证库水质量最优,使之成为城中一颗鲜活的“城市之肺”。
  四是有效收集废水。龙凤经济示范区建设将使这个城市达到中等城市规模,最终面积将达到6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也将达到60万人。建议在城区废水全面实行清污分流,雨水由道路下的雨水管网及众多设置于汇水低点的涵渠排出,污水由专门的污水管网收集后经截污干管排至区内污水处理厂处理。生活区经过化粪池初级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及生产区经过处理后的工业废水由专门管道导入到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以便做到水质更优化后排放,以免对区内水环境造成影响和破坏。雨水可以直接通过雨水管道流入酉水河,既补充了河水水量不足,又防止了河水污染,还可以减轻污水处理厂运行压力和经费。
  二、捍卫城区的“蓝”
  空气是一个城市的脸面,良好的空气质量是建设高品位城市的保障。根据城市发展规划,边区贸易和旅游将成为这里的主导产业,但是这里没有明显地域优势,优化环境质量显得尤其重要,必须采取措施捍卫城区环境的“蓝”。
  一是严格项目准入。作为老少边穷的地方,追求经济发展是主导,但是必须克守环境资源也是有价值的信念,而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是多维度的,应该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环境作为经济成本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绝不能以牺牲环境质量换来经济的短暂发展。
  在项目准入上,必须立足于保护并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严格围绕环境质量上项目,重点选择如计算机、通讯、信息服务业、新材料等污染小、可控性好、产品附加值和投入产出比高的高科技产业项目,走绿色发展之路,同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严禁把那些国家淘汰的的行业或工艺引进来,严禁把污染重、能耗高的企业转移过来,严禁把不能实施有效治理、实现达标排放的企业建起来,逐步对老城区的污染源进行治理,减少工业废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不断改变传统农业模式,依据地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鼓励发展高科技农业产业,使其做到集约化、规模化和机械化,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生产安全食品并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只有这里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实现一体化,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才可能促进边区商贸和生态旅游的兴旺,历史和经验告诉我们,任何单纯为GDP增长而强行推进的城市化,对这个城市来说就是一种灾难!
  二是建设城市屏障。绿色是城市的点缀,绿色不仅可以净化空气,更是城市生机的象征,把龙凤经济协作示范区这个崭新的“边城”定位为生态城市,绿化面积不得低于总面积30%。
  重点建设“一核一环,两轴三带七点”。“一核”是把龙颈坳水库一带建设成核心公园,成为一颗“绿核”;“一环”把酉水河与东面山体以及皇仓公园共同形成的外围建设成一个生态绿环;“两轴”把岳麓大道和品味路沿线建设成景观绿轴;“两带”把酉水河沿岸建设成滨江绿化带、把龙井坳公园—华塘公园—皇仓公园一带建设成城市生态绿带;“七点”把卸甲坝、螺丝滩建设成生态公园、把团结二桥桥头建设成绿化广场、规划建设青年公园、岳麓公园、华塘公园、皇仓公园七个绿化节点。把这些地方建好,使之成为城内重要的绿地,必须要加大管护,严禁在其中修坟建墓等与景点建设不协调的建设,如果可能,建议对现有的坟地和墓地进行迁出,总不能让游人信步公园却看到的是一座座墓碑。
  另外,随着城区面积扩大和人口增加,房地产和商业地产的发展是必须的,在居民安置是否采用集中安置取代划地安置,既节约了土地资源,又便于留有最大的绿化空间。同时结合“城乡同建同治”工作开展,积极推行机关、庭院绿化美化,平面绿化与立体美化结合,把其建设成林中之城、绿色之城,给人人在城中走,绿在眼中留的感受。
  三是推广清洁能源。燃煤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为了使边城城区保留住现有洁净的空气环境质量,必须推广清洁燃料,用清洁燃料代替传统的用煤。新入住居民必须使用清洁的燃料,禁止使用煤炭等传统燃料,对现有居民逐步推行用电或者液化气、天然气取代燃煤,未来还可以从太阳能、风能上下功夫,做到低碳环保、节能减排。提倡绿色消费,不搞铺张浪费,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严格锅炉进入管理,在新城区不得新建燃煤锅炉,推广使用燃气或燃油锅炉,以减少废气排放造成大气污染。加大对项目建设的管理,建筑材料及建筑垃圾的运输必须严格密封,严禁洒落产生扬尘污染,加大对尾气超标机动车辆治理,减轻尾气排放等,努力捍卫这一片蓝天。
  四是培育绿色意识。要把新城区建设成优美城市、绿色城市、生态城市最主要的因素还要取决于人的素质,相关部门和单位必须要加大宣传力度,制造强大的舆论攻势,让绿色理念渗入到每一个人的心中,明白建设绿色城市、优美城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领会建设绿色边城的商机和深远意义,让更多的人关注示范区建设工程,并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这一片土地,让这里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生态环境更优。
  三、打造生态的“清”
  酉水河约有4公里流域从示范区内流经,这里将来必定会是城区居民茶余饭后休闲的主要地方。我们保护酉水河也就是为了更好的利用酉水河,制定可行的酉水河沿河风光带建设,在保护酉水河水质的的同时有效对其进行开发,积极打造生态产业,发挥其生态价值,为建设“绿色边城”增添魅力。
  一是开展生态休闲。在酉水沿岸建设酉水河风光带,并体现以人为本,加大生态建设,注重以休闲娱乐为主,以绿色休闲为主,严禁车辆通行,把它建设成散步、锻炼和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地方,应该合理设置一些锻炼、娱乐设施。沿岸建筑以体现土家族民族特色建筑物、以体现民族特色,如吊角楼,古朴而不陈旧,景致却又和谐。对河岸要实行有效保护和利用,尽量做到绿化、美化相结合,给人身心美的享受。
  二是打造生态乐园。一个城市要活,就必须有山有水,水是活的源泉,努力把酉水资源的利用做好做优,努力打造生态乐园。以对酉水生态资源有计划的进行梯度开发,注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用橡皮坝把水堵起来,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水域,上面可以开展水上娱乐,象凤凰的沱江可以放舟,提高城市人文魅力。还可以开展水上漂流等活动,不仅给当地民众一个好的娱乐地,还可以给远道而来的游客冲刷旅途的疲劳,投入到另一翻享受之中。
  三是开创生态冲浪。城市大了,关注的人也多了,必须抓住机会向外宣传和推介城市,增加城市特色魅力。酉水河是土家族的母亲河,也是我们示范区的一张“名片”。相信“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我们应该立足于土家族的长远历史文化,探寻土家族的发展足迹活动,沿酉水流域开展生态冲浪,努力挖掘生态价值和人文景观,选择适当的地方增加一些人为的景点,如可以建设苗木基地园、植物观赏园,还可以建立蔬菜示范园,建立一些“农家乐”或是自助“农场”,让游人深入到土家人平常生活之中,体验民族生活,用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情让游人留连,使回头游的人越来越多,带来当地生态旅游业发展,促进示范区经济的腾飞。
  四是展示生态神秘。酉水是土家族的发祥地,沿途风景和一些古老的传说还有很多不解之迷,可以建议把这条神秘的河浓缩成一个小的浮雕,并配上文字说明,在他的附近可以建设展现土家历史的碑林,展示土家族勤劳智慧发展历程,并布置一些土家族过去衣食住行及一些用过的生活器具,向世人再现土家族过去靠刀耕火种到今天的幸福生活,过去的岩洞、茅草屋到今天的广厦千万……让更多的人了解酉水文化及土家族历史,领会土家族人史诗般的奋斗历程,感受土家文化的浓郁厚重的魅力,自发的爱上土家族,宣传土家族,以吸引更多的外地人来着里观光、开发、传扬、探访,领悟和感受酉水的神秘文化和生态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