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建言献策

切实做好“四大文章”,有效推进精准扶贫

发布时间:2016-03-16     稿件来源:     作者:
  随着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2015年来,我县切实切实做好“四大文章”,有效推进精准扶贫。
  第一、做好“摸底”文章。 一是县乡村三级结合,做好贫困户的统计、登记工作。为了实施好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每个村配备一个扶贫专人统计员,再由乡镇配备的扶贫专干负责将本乡镇各村扶贫统计员上报的数据进行核查汇总,定期上报县扶贫办。县扶贫办选派一专人负责贫困户系统登记工作,做到“脱贫一个,减掉一人,返贫一人,增加一人”,为扶贫办下一步精准扶贫做依据;二是扶贫对象静与动态管理结合。在农村,遇到家庭变故或自然灾害,以及老人生病、子女上学等问题引起返贫现象常有发生,对这些人应及时将他们列入扶贫对象,针对性的给予项目扶持;对那些随着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以及其它形式的帮助,实现了稳定致富,及时将他们从扶贫对象减除。让有限的扶贫资金用到更需要帮扶的人群,对于特殊贫困群体,可以一直保留名额在建档立卡系统中。
  第二、做好“技术”文章。一是在全县农村特别是贫困村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推广超级初栽培、优质烤烟栽培、红薯良种引进、马铃薯脱毒试种、柑桔高位换接等农业实用技术;二是选送贫困村青年骨干人参加各类农业科技培训班,以集中利用田间课堂、现场参观、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办法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三是我们坚持以学校为平台,以培训为基础,以输出为手段,以稳定就业为目标,突出劳务技能培训工作。按照“培训农民、提高农民、转移农民、致富农民”的基本思路,基本实现了培训一人,转移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目标,有效的增加农民收入,缓解当前农村突出的人地矛盾和生态压力。
  第三、做好“产业”文章。以当地特色支柱产业为基础,以企业公司、协会、大户为带动平台,以推进金融支持产业扶贫破解资金瓶颈为关键,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制定针对性强,行之有效的脱贫方案。一是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突出扶持特色优势产业。重点扶持烤烟、中药材、百合、两薯、蔬菜、桔橙柚、油茶等种植业及以家畜、家禽为主的养殖业。坚持龙头企业带动、大户带动、协会带动战略,大力发展农产品基地,要突出特色,科学布局,连片开发,提高种植水平 和规模效益。进一步探索“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农户”等生产组织形式,完善责任和利益分配机制,真正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增强;二是选准项目。按照事前调研、现场测设、村民自愿、专家合议、集体决策的方式,科学选择项目,积极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增强对农业产业的辐射带动力;三是积极支持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建设,培育壮大市场竞争主体。大力支持农村专业合作 经济组织和农业经纪人,通过他们的带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四是积极支持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第四、做好“帮扶”文章。认真贯彻落实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加大扶贫力度。在具体工作中,可采取项目直补、产业覆盖、就业培训、贷款贴息、教育资助等专项扶贫措施,或采取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大扶贫”措施,使扶贫对象直接得到扶持;也可通过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生产大户和农村经纪人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等办法,促进帮扶资金直接用于扶贫对象。在实施扶贫到户项目过程中,要确保让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识别出的扶贫户“对号入座”。同时对孤寡老人、伤残、孤儿等特殊群体,在实施到户项目中能区别对待,特殊照顾。总的一个目的,就是要做到扶真贫、真扶贫。按照集中力量、分批扶持的办法,切实加大对贫困村的扶贫投入,真正做到扶持一个村、脱贫一个村。继续坚持“领导挂村、单位包村、干部驻村”的扶贫机制,坚持基础设施与产业开发相结合、人居环境改善与自然生态修复相结合、产业发展与社会事业配建设相结合,以提升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能力、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帮助贫困村全面治理“水、路、电、房、教、卫、文、就、保”,使贫困村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