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龙山县一季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情况报告
工 作 情 况 报 告
龙山县发展和改革局
(2019年3月28日 )
一、我县一季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决胜、产业项目建设、美丽湘西提升“三年活动”,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向好、质量提升的良好态势。
(一)产业发展稳中有进。一季度,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3亿元,同比增长6.2%,比上年同期提升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2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6亿元,增长5.9%;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9.5亿元,增长8.5%。一是农业开局平稳。一季度,全县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4.1亿元,增长3.6%。农作物长势良好,春耕备耕有序推进。二是工业提速发力。一季度,全县34家规模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1亿元,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2亿元,增长7%,比上年同期提升6.9个百分点。三是服务业引领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2%,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9.5%。金融业、房地产业、全域旅游共同发力,金融业增长8.3%,房地产业增长8.9%,营利性服务业增长18.1%。
(二)增长动能持续强劲。一是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深入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一季度,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5亿元,同比增长10%。二是消费市场平稳增长。一季度,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4亿元,同比增长10.03%。其中,批发业零售额增长10.5%、零售业零售额增长9.6%、住宿业营业额增长12%、餐饮业营业额增长9.1%。三是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一季度,全县实际利用内资1.03亿元,增长18.3%。
(三)要素保障充足有序。一是金融运行稳健。3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73.6亿元,同比增长8.5%,贷款余额110.3亿元,同比增长23.6%。二是电力供应稳定。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1.7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0.37亿千瓦时。三是运力保障充分。全社会公路货运量94.2万吨,增长5.1%;货物周转量1.75亿吨公里,增长9.3%。
(四)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一是税收质量不断提高。一季度,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2.26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4亿元,占财政总收入比重61.9%。全县公共财政支出13.9亿元,同比增长5.6%。二是居民收入稳步增加。一季度,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62元,增长9.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0元,增长11.5%。三是节能降耗稳步推进。一季度,全县规模以上工业能耗1.8万吨标准煤,增长0.7%,远低于规模工业增速,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7%。六大高耗能行业占比为30.9%,比去年同期下降1.1个百分点,占比持续下降。
(五)民生改善持续向好。一是民生投入力度大。一季度,全县用于民生支出10.4亿元,同比增长5.3%,占财政总支出的70.1%。民生项目有序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城镇棚户区改造工程等社会民生项目正加紧建设。二是就业形势总体稳。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72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89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1633人。三是社会保障体系全。全县城市低保对象5967人,城市低保月人均救助水平450元;农村低保对象9354人,农村低保月人均救助水平为330元。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虽然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但也要清醒看到我县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需在在今后工作中加以解决。一是经济下行影响加大,重点领域风险压力仍然存在,化解政府性存量债务任务繁重,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二是财政收入总量小、刚性支出大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在防范风险的大背景下,亟需创新方式、拓宽渠道破解融资难题;三是新产业发展刚刚起步,传统产业亟待转型升级,主导产业一时难以形成,经济内生动力不强;四是社会民生保障任务大,特别是脱贫攻坚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三、下步工作重点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经济运行的组织力度,紧紧盯住目标任务,抓住薄弱环节,主攻关键突破口,确保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和年度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一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紧盯年度目标、压紧压实责任,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切实抓好精准扶贫“十一项工程”,大力推进扶贫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产业开发。二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着力清查存量债务,严格控制新增债务,有序推进举债整改工作。进一步规范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融资行为,推进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三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落实国家级生态功能区规划要求,进一步强化环境综合治理,重点整治建筑施工扬尘、餐饮油烟污染等,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全力推动河长制取得实效。
(二)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加快已开工项目建设进度。营造良好施工环境,争取项目尽早完工,实现投资最大化,同时加快落实已签约的招商项目尽快履约、到资、开工建设。二是解决困扰项目推进的实际问题。着力夯实和强化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创造条件解决土地报批、征地拆迁、资金缺口等问题,提高重大项目开工率。三是加强项目储备和申报。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脱贫攻坚、污染防治等方面,储备申报一批重大项目,争取更多中央、省预算内资金支持。
(三)全力推进产业开发建设。一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把“两茶”、中药材开发作为农业开发重点,完成新造油茶2万亩,建成茶叶基地2.5万亩的年度目标。重点抓好万亩百合标准化生产示范园、武陵龙凤现代农业示范园、水沙坪观光农业生态旅游综合开发等项目。二是加快工业优化升级。加快推进工业集中区二期项目建设,学习借鉴浏阳、泸溪先进经验,全程跟踪服务入驻园区企业,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三是加快旅游提质增效。在继续完善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精品线路的基础上,突出抓好惹巴拉田园综合体建设、里耶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建设、乌龙山景区提质改造、太平山旅游等项目建设。
(四)全力推进民生事业建设。全面落实各项就业优惠扶持政策,深入开展职业培训、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等工作,增加劳动人口的就业机会,促进充分就业;继续实施大班额化解行动,加快新城中学、芙蓉学校建设,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继续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县人民医院迁建步伐;抓好城东和城中棚户区改造等重大民生工程项目建设,加快城市殡仪馆及公墓山项目建设。
(五)全面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全面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大力开展招商引资,进一步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商事登记、投资审批、财税金融等重点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努力实现“最多跑一次”,严格执行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服务清单、负面清单制度,为企业和投资者再松绑、再减负。进一步加大企业和重大项目建设要素保障力度,千方百计为企业提供土地、资金、技术、人才、能源、原材料等要素保障,帮助困难企业尽快复产投产,确保实体经济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