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县人民政府-龙山县“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 草案

龙山县“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 草案

来源:龙山县林业局 作者: 发布时间:2022-10-30 08:56:37 字体大小:


1基本情况

1.1自然地理概况

1.1.1地理位置

龙山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西与重庆市酉阳县、秀山县,北与湖北省来凤县、宣恩县接壤,东与本省桑植县、永顺县毗邻,南与保靖县隔酉水河相望。全境位于东经109°13′~109°46′8″、北纬28°46′7″~29°38′4″之间。国土总面积312716公顷,占湘西自治州总面积的20.2%。

1.1.2地形地貌

龙山县地处云贵高原东北侧、武陵山脉西段,西北与渝鄂群山相接,属西部高原向东部低山、丘陵的过渡地带。武陵山脉由西南向东北贯穿全境,地势北高南低、东陡西缓,东、中、西、北山脉凸起,向南呈“勿”字形开口。主要山脉有大灵山、可立坡、猛必界、永龙界、曾家界、洛塔界及八面山。境内海拔218.2~1736.5m,西北部石牌镇大灵山主峰团堡山海拔1736.5m,为全县及全州的最高峰,南部隆头镇酉水河滩218.2m,为县内最低点,相对高差1518.3m。境内海拔1000~1200m山头192座,海拔1200m以上山头353座。

土地垂直分布:海拔500m以下20.9%,海拔500~800m占50.6%,海拔800~1000m占16.0%,海拔1000m以上12.5%。土地按坡度分:15°以下15.7%,15°~20°占10.0%,20°~25°占10.6%,25°~30°占28.5%,30°以上35.2%。

全县地貌分侵(溶)蚀构造地貌、侵(溶)蚀堆积地貌及堆积地貌三大类。侵(溶)蚀构造地貌面积25.64万公顷,占81.9%。其中,山地24.05万公顷,占76.8%;山原1.59万公顷,占5.1%。侵(溶)蚀堆积地貌面积4.39万公顷,占14.0%。其中,岗地1.32万公顷,占4.2%;丘陵3.07万公顷,占9.8%。堆积地貌面积0.99万公顷,占3.2%。其中,溪谷平原0.82万公顷,占2.6%;溶蚀平原0.17万公顷,占0.6%。

1.1.3气候条件

我县属中亚热带山地季风湿润气候,少数中山区相当于北亚热带山地季风湿润气候。太阳总辐射量79.3千卡/cm2~90.1千卡/cm2,年平均日照时数924小时~1246.8小时。年平均气温10.4℃~17℃(县城15.8℃),1月均温-0.9℃~5.6℃(县城4.4℃),7月均温21℃~27.8℃(县城26.6℃),极端低温-14℃(县城-6.9℃),极端高温41.8℃(县城39.5℃)。全年≥10℃的年活动积温3118.3℃~5329.4℃,≥15℃的年活动积温2072.9℃~4495℃。无霜期238天~333天。多年平均气温低于0℃的天数20.2天,大于35℃的天数8.7天。年平均降水量1046.2mm~1740mm。影响林业生产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是夏秋干旱、洪涝灾害、三寒(春季寒潮、五月低温、秋季寒露风)、中山雨(雾)淞和大风。

全县的气候特征:一是气温水平差异小,垂直差异大,层次分明;二是光能较弱,日照较少,受地形地势影响大;三是降水丰沛,时空分布不均,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四是气候多变,冬暖夏凉,小气候明显。

1.1.4成土母岩及土壤资源

县内成土母岩主要为碳酸盐岩。其中,石灰岩分布极广,岩溶发育充分,多溶洞、阴河,石灰岩面积15.14万公顷,占48.8%;白云岩面积1.03万公顷,占3.3%。碳酸盐岩发育的土壤中,石漠化土地面积4.5万公顷,占14.7%;潜在石漠化土地3.7万公顷,占11.8%。

板、页岩分布仅次于石灰岩,面积12.68万公顷,占40.9%。砂岩面积0.86万公顷,占2.9%。紫色砂页岩面积0.46万公顷,占1.5%。第四纪红土母质0.50万公顷,占1.6%。

县内土壤共有9类19亚类37土属155土种及33变种。林业土壤主要涉及6类,分别为:红色石灰土(30.4%)、黑色石灰土(0.12%)、山地黄壤(28.2%)、山地黄棕壤(12.8%)、红壤(16.7%)和紫色土(1.1%)。

1.1.5水文条件

我县境内的主要河流属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的沅江和澧水水系。沅江流域面积29.93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95.6%;澧水流域面积1.38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4.4%。全县有流域面积大于1000公顷、干流长5km以上的河流77条,其中一级支流2条(酉水、谌家河),二级支流17条,三级支流34条,四级支流18条,五级支流6条。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1461.6mm,年均降水总量45.769m3,溪河年径流总量为29.488亿m3,年均径流深941.7mm,平均径流系数0.64,地表水总量67.65亿m3。县内有中型水库4座,小型水库45座,总库容1.29亿m3

1.2社会经济概况

1.2.1行政区划及人口

全县辖5个乡、12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计320个村、77个社区居委会。

2020年末,全县总户数180649户,总人口603845人,其中少数民族438127人,占总人口的72.56%。全县常住人口476439人,其中城镇人口241740人,乡村人口234699人。城镇化率50.74%。

1.2.2社会经济

2020年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98.8613亿元,常住人口人均20750元。其中第一产业总值25.9571亿元,第二产业总值19.1295亿元,第三产业总值53.7747亿元。全县财政总收入9.3941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81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9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43元。

2020年末,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5.1741亿元,其中林业总产值1.3086亿元,占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9%。

1.2.2交通运输概况

龙山县是鄂西、川东、重庆东通南下的重要交通枢纽。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600.8km。其中:国道141.1km、省道315.5km、县道436.7km、乡道988.2km、村道719.2km,所有行政村已全面通公路。吉恩高速公路已于2016年竣工,黔张常铁路2019年底已开始营运。

1.3自然资源概况

1.3.1森林资源

根据湖南省2020年度森林资源统计年报,龙山县总面积312716公顷,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39707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194533公顷,竹林1740公顷),森林覆盖率70.15%,有活立木蓄积882.74万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量869.51万立方米)。2020年龙山县有国家级公益林62391.6公顷,其中有林地50181.1公顷、疏林地884.8公顷、灌木林地11085.7公顷、其他林地239.9公顷、人工造林地16395.3公顷;有省级公益林19834.85公顷,其中有林地16577.2公顷、疏林地268.1公顷、灌木林地2934.7公顷、其他林地54.9公顷、人工造林地4857.5公顷。生态功能较强的阔叶林、混交林、复层林只占17%;低效林地、无林地和人工经营强度较大的经济林地等生态功能脆弱的林地占林地面积近70%

1.3.2动植物资源

龙山县基带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由低海拔至高海拔的植被依次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中山阔叶矮林,无典型的草甸植被类型。植物区系组成以松科、杉科、柏科、壳斗科(水青冈属、栗属、栲属、青冈栎属、栎属、石栎属)、樟科(樟属、檫木属、润楠属、楠木属、山胡椒属、木姜子属、新木姜属)、木兰科(木兰属、含笑属、木莲属)、蔷薇科、山茶科种类居多。针叶林以马尾松、铁坚杉、黄杉、日本落叶松、杉木、柳杉、水杉、柏木、侧柏、南方红豆杉为主;常绿阔叶林以猴樟、川桂、宜昌润楠、利川润楠、黑壳楠、细叶桢楠、闽楠、钩栗、栲树、小红栲、湖北栲、甜槠、青冈栎、乌岗栎、长叶石栎、罗木石楠、石楠、水丝梨、木荷、交让木、虎皮楠为建群种;落叶阔叶林以枫香、檫木、香椿、桤木、光皮桦、光皮树、华中樱桃、水青冈、亮叶水青冈、灰叶稠李、白栎、麻栎、小叶栎、枹栎、板栗、锥栗、马褂木、兰果、灯台树等组成群落。

县内物种资源丰富,草本植物约有2500种,已查明的木本植物共有101科303属812种(含变种不含栽培变型),其中裸子植物门9科27属47种,被子植物92科275属764种。

1999年8月4日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中,我县分布的木本植物有33种,其中一级有水杉、银杏、南方红豆杉、红豆杉、伯乐树、珙桐、光叶珙桐计7种;二级有台湾杉、篦子三尖杉、黄杉、金钱松、柔毛油杉、白豆杉、香榧、巴山榧树、樟树、闽楠、桢楠、花榈木、红豆树、厚朴、凹叶厚朴、鹅掌楸、峨眉含笑、连香树、水青树、红椿、毛红椿、喜树、香果树、伞花木、任豆、榉树计26种。此外,未纳入国家保护范围的我县珍稀树种有罗汉松、百日青、三尖杉、粗榧、黄心夜合、巴东木莲、红椆、仿栗、猴欢喜、华榛、血皮槭、白辛树、灰楸、青钱柳、天师栗、水青冈、亮叶水青冈、黄连木、扁果红山茶、乌柿、南紫薇、川黔紫薇、中华蚊母等。

县域土地面积广、水草丰茂、自然洞穴多、冬少严寒、夏少酷暑,适宜多种动物繁殖生长,动物种类多。现已查明的陆生脊椎动物有124种。其中:哺乳动物32种、鸟类61种、爬行动物19种、两栖动物12种。昆虫种类繁多,贝类较少,鱼类及其他动物类分布广、种类多。

已查明的哺乳动物有:蝙蝠、猕猴、黑熊、豺、狐、黄鼬、青鼬、獾、鼬獾、狗獾、水獭、大灵猫、小灵猫、果子狸、华南虎(原有分布,现已绝迹)、云豹(原有分布,现已绝迹)、金猫、野猪、林麝、獐、黄麂、毛冠鹿、岩羊、穿山甲、棕鼯鼠、黄鼠、赤腹松鼠、岩松鼠、竹鼠、豪猪、帚尾豪猪、野兔等32种。

已查明的鸟类有:小鸊鷉、鸬鹚、大白鹭、白鹭、苍鹭、池鹭、牛背鹭、夜鹭、绿鹭、野鸭、鸢、苍鹰、雀鹰、秃鹫、游隼、红隼、竹鸡、环颈雉、金鸡、白冠长尾雉、白颈长尾雉、红腹角雉、勺鸡、苦恶鸟、红骨顶、董鸡、山斑鸠、火斑鸠、珠颈斑鸠、大杜鹃、四声杜鹃、鹰鹃、猫头鹰、岩鹰、猴面鹰、草鸮、夜鹰、赤腹鹰、短嘴金丝燕、翠鸟、蓝翡翠、冠鱼狗、戴胜、绿啄木鸟、赤胸啄木鸟、斑啄木鸟、大山雀、乌鸦、白颈乌鸦、鹊、红嘴蓝鹊、铜蓝鹟、领雀嘴鹎、河乌、黄鹂、白头翁、白鹡鸰、伯劳、画鹛、虎斑地鸫、棕头鸦雀、红嘴相思鸟、八哥、麻雀、山麻雀、绶带鸟、鹊鸲、黑背燕尾等68种。

已查明的爬行动物有:鳖、壁虎、北条草蜥、南方草蜥、盲蛇、尖吻腹、烙铁头、金环蛇、银环蛇、竹叶青、翠青蛇、钝尾两头蛇、虎斑游蛇、赤链蛇、乌梢蛇、黑眉锦蛇、王锦蛇、白花蛇、水蛇等19种。

已查明的两栖动物有:大鲵、东方蝾螈、大蟾蜍、青蛙、棘胸(腹)蛙、金钱蛙、中国林蛙、浮蛙、绿臭蛙、黑斑蛙、花臭蛙、虎纹蛙等12种。

这些动物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有:华南虎、云豹、猕猴、水獭、穿山甲、大灵猫、小灵猫、豺、果子狸、林麝、金鸡、红腹角雉、白冠长尾雉、猫头鹰、鸮类、鹰、大鲵等。

1.3.3湿地资源

龙山县已建谌家河、洗车河、靛房河、皮渡河、半月湖、卧龙水库库区等6个县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面积近2万亩。

1.3.4矿产资源

全县范围已勘查发现48个矿种,其中钒、铅、铝、紫砂陶土矿等矿产资源在全省具有优势。初步探明页岩气储量万亿立方米。

1.3.5旅游资源

龙山县山水风光独特,既有云蒸霞蔚的武陵奇峰、又有浩浩荡荡的大江大河风光,既有神奇迷人的沟壑峡谷、又有人迹罕至的原始茨森林,构成了龙山独特的自然而神秘的自然风光。境内众多自然保护地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条件,太平山省级森林公园被人们称为龙山县城“后花园”;印家界省级自然保护区保留了50多公顷的原始次生林;洛塔国家地质公园、乌龙山大峡谷均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典型的旅游资源助推龙山全域旅游发展。

2“十三五”林业建设回顾

“十三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及上级林业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县林业得到了较大发展,取得了如下成就。

2.1主要成效

2.1.1森林资源稳步增长

2014年末,全县林业用地面积228767公顷,森林面积136572公顷,森林覆盖率62.12%,森林蓄积量681.6万m3。2020年,林业用地面积239707公顷,有林地面积194533公顷,森林覆盖率70.15%,森林活立木蓄积量882.7万m3

“十三五”期间,全县林业用地面积增加733公顷,森林面积增加4570公顷,森林覆盖率增长0.803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增长168.79万m3

2.1.2林业总产值快速增长

据统计,2014年全部林业总产值为105829万元,其中,第一产业73789万元,第二产业21540万元,第三产业10500万元;2020年全部林业总产值为13086万元,其中,第一产业69648万元,第二产业22600万元,第三产业50840万元。

2019年全部林业总产值比2014年增长37259万元,增长135.2%,林业一、二、三产业产值比由2014年的0.697:0.204:0.099调整为2019年的0.487:0.158:0.355。其中林业第三产业增长较快。

2.1.3林业建设投入稳定投资结构发生变化

2016年~2020年,5年林业建设投入45344.63万元( 见表1),平均9068.93万元/年,比“十二五”期间的10030万元/年下降了961.07万元/年,下降了5.1个百分点,其主要原因是退耕还林逐步到期,补助资金减少。

表1龙山县2016年~2020年林业建设投入资金统计表

分  项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合计(万元)

占(%)

人员经费

337

337

337

337

337

1685

3.7

一般造林

52

77

872

9086

560

10647

23.5

森林质量精准提升



150

200

400

750

1.7

国家木材战略储备项目


40




40

0.1

中央财政补贴森林抚育




21.1

40

61.1

0.1

林业科技推广


100




100

0.2

退耕还林补助

3885.32

3191.28

2123.24

1309.45

1217.82

11727.11

25.9

生态公益林补偿

2001.54

2008.88

2069.98

2070.98

2176.42

10327.8

22.8

天然商品林管护


1312

1312

1394.68

1532.16

5550.84

12.2

天然林停伐补助


335

335

335

438.24

1443.24

3.2

石漠化综合治理

485.56

464.45

546.02

579

428.66

2503.69

5.5

其他

75.24

86

40

157.61

150

508.85

1.1

合计

6836.66

7951.61

7785.24

15490.82

7280.3

45344.63

100

2.1.4重点工程造林稳步推进

2016年~2020年,四年内全县累计完成重点工程营造林4546公顷(表2),平均909.2公顷/年。

表2龙山县十三五期间重点工程造林面积统计表

项 目

类型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合计

森林质量精准提升

改培



200

266.7

533.3

1000

退耕还林

造林

333.3





333.3

石漠化治理

造林

253.4

308.9

230

153

182.6

1127.9


封山育林

403.5

206.5

393.4

400

228.2

1631.6


小计

656.9

515.4

623.4

553

410.8

2759.5

中央财政补贴

森林抚育




133.3

133.3

266.6

中央财政补贴

林业科技推广



33.3



33.3

国家木材战略储备

现有林改培


53.3




53.3

生态廊道建设






100

100

合  计


990.2

568.7

856.7

953

1177.4

4546

2.1.5生态公益林、天然商品林管护建设全面启动

我县于2005年首次启动生态公益林建设试点工程0.3333万公顷,2014年全县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82255.95公顷,至2020年全县共启动公益林总面积82226.45公顷,其中:国家级公益林62391.6公顷、省级公益林19834.85公顷。2016年~2020年,中央和省财政共计下拨生态公益林补助资金10357.99万元,其中直接补偿给林农7072.01万元。

我县于2016年正式启动天然商品林管护工程58054公顷,其中:集体和个人天然商品林57520公顷,国有天然商品林534公顷。2017年~2019年,中央财政共计下拨天然商品林管护补助资金4018.68万元。

2.1.6林业特色产业资源培育卓有成效

一是加强木本油料林的培育。“十一五”期间全县累计发展光皮树油料林5400公顷,“十三五”期间,我县利用“精准扶贫”之机遇,全县投入资金2亿元,完成油茶造林58667公顷,木本油料林必将成为龙山林业的优势和特色产业,对促进龙山油脂及生物柴油加工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是珍贵用材林资源培育全面起步。“十三五”期间,借助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建设、石漠化治理以及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项目机遇,我县全面加强了珍贵用材林资源培育工作,已营造了桢楠、闽楠、红榉、青檀、钩栗等珍贵用材林1400公顷,并将在“十四五”期间进一步扩大规模。

三是林业碳汇正式实施。2016年5月28日,湖南省林业碳汇试点项目在我县正式启动,我县林业碳汇项目共设计5400公顷,其中:碳汇造林1567公顷、碳汇竹子造林100公顷、碳汇森林经营3667公顷、碳汇竹林经营66公顷。

2.1.7自然保护区及森林公园建设逐步加强

“十一五”期间,我县已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即印家界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洛塔自然保护区,省级保护区面积2.68万公顷,“十三五”期间,重点加强了省级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工作,完成了保护区管理局办公楼及配套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我县建立了太平山省级森林公园,“十三五”期间,完成了太平山栈道除险加固及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2.1.8“生态廊道”建设全面推进

2018年以来,我县开展了“生态廊道”建设,一是农车镇农车村至苗儿滩镇苗市社区二级路建设,该项目分布在农车镇、靛房镇、洗车河镇、苗儿滩镇4个镇17个村,完成绿化公路33338米,护坡绿化128651平方米,山体新造林251.3公顷,封山育林1115.8公顷,河道绿化103.5公顷。二是“龙永高速”生态走廊建设:涉及农车镇、红岩溪镇等6个乡镇(街道)。包括高速公路可视范围内的荒山荒地、弃渣场、采石场等,整个项目投资176.4万元,新造面积88.8公顷。

2.2主要问题

2.2.1森林资源质量不高,生态安全功能有待进一步提升

龙山县森林资源虽然丰富,林业用地面积大,但有林地面积比率较小,森林质量差,森林结构中仍然存在纯林多、混交林少,中幼林多、近、成、过熟林少,人工林多、天然林少的局面,乡土优良阔叶树种少,杉木、马尾松等林分占比较大;自然山体较多,到处是绿水青山,但缺乏季相变化明显的森林景观,特别是千里生态走廊沿线天然林的林相杂乱、人工林的彩叶树种栽植搭配少,缺乏具有特色的森林景观;马尾松纯林和桤木纯林比较多,森林对林业有害生物抵抗性较脆弱,马尾松毛虫和松材线虫病危害以及桤木、日本落叶松雪压严重,逐渐变成了断梢普遍、林相差、经济效益低的残次林;全县森林资源分布不均,且大都分布在偏远的自然保护区、国有林场和集体林场,加之自然保护地内未迁出的原住居民较多,修路、开垦、建房等人类活动时有发生,历史上存在的采砂、采矿等违法行为造成的生态破坏有待进一步修复,生态退化趋势尚未根本遏制,森林生态安全功能还需进一步提升。

2.2.2林业生态建设体系不健全,林业支撑尚需进一步加强

一是林业分类经营体系与相应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目前,我县落实了公益林严格保护和商品林限额采伐制度,但与之配套的林业政策却没有完善,包括对林农的补偿的标准太低,远远低于林地实际产出的资源价值,商品林采伐政策在落实“谁造林、谁受益”上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严重挫伤了林农护林的积极性。

二是林业保护体系不完善,林业基础较薄弱。当前林区森林资源保护的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林业信息化和现代技术手段落后,随着我县森林面积不断增加,对森林资源利用程度不断深入,森林火灾监测预警及应急处理能力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能力仍需不断提高;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仍需时间,龙山县现有众多自然保护地,要解决过去存在的范围交叉重叠、多部门管理以及集体人工商品林、矿业权、乡镇等多方面问题,重新确定保护范围、明确保护目标、理顺管理体制机制,与国土空间规划三条控制线相互衔接,仍需要时间和过程;国有林场、国有苗圃、林科所、自然保护地和林业站等基础设施设备不够完善,巡护车辆短缺,林业管护用房破旧等;针对森林经营主体多元化、林业资源管理任务增多、保护难度增大的新常态,林业部门面临严重的技术人才短缺,人才队伍断层现象严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业工作的有序开展。林业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包括投入总量的不足和单位面积的投入不足,严重制约着未来林业的发展。

2.3.3林业新业态开发不够,林业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

龙山县森林资源较丰富、空气质量好、负氧离子含量高,高海拔山地夏季凉爽,低海拔地区冬无严寒,非常适合森林康养。全县未建立森林康养试点基地,森林旅游也一直未深入开发,林业碳汇、林下经济、林权交易等林业发展新业态也仅处于起步阶段;林业产业链目前仍集中在第一、二产业,且二产加工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具有全国或者区域知名度的林业产品很少,难以形成上下游产业链,资源总额和利用率不高,林产品附加值不高,林业第三产业需进一步深挖潜力;林业产业还处于资源初期开发、规模和集约化产业基地逐步建立的时期,林业支柱产业尚未形成,林业经济效益低下,林业经济与助推精准扶贫的联系还不够紧密,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之路任重而道远。

3新时期林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为新时代现代化建设拉开序幕、开局起步的五年。社会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人民对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富饶美丽幸福生活有更多期盼,这将为林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同时,人们对高品质生态产品需求快速增长、现代林业对高级技术人才需求、森林质量现状短板、林业改革政策不完善等方面对林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新挑战。

3.1新时期林业发展机遇

3.1.1“新时代”赋予林业新使命

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这是党中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出的重大部署,吹响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号角。进入新时代,林业被赋予了建设生态文明、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等新使命。

“十四五”期间,林业将在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社会都要切实增强生态意识,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要坚定不移爱绿植绿护绿,把我国森林资源培育好、保护好、发展好,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国家美不美,要看山和水;只有山青,才能水秀。没有森林,就没有绿水青山,就不会有良好生态,美丽中国便无从谈起。

新时代对林业提出新要求,要全面提升新时代林业现代化建设水平。继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快实施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修复、天然林资源保护、湿地保护与修复、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等重点工程;全面提升森林质量问题,针对不同类型做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着力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国土空间规划下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按照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加快建设森林小镇、森林乡村、森林人家,推动乡村绿化美化,建设美丽乡村,增进绿色惠民;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提升林业现代化水平;建设美丽中国的森林福利,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龙山县是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中的武陵山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是长江经济带重要生态屏障,是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中的长江重点生态区和南方丘陵山地带范围,生态地位重要。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龙山林业未来必将成为长江经济带、湖南省和湘西自治州生态建设的主战场。

3.1.2“乡村振兴”战略赋予林业发展新空间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林业必须发挥优势,抓住机遇,积极作为。要全面加强乡村原生植被、自然景观、古树名木、小微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大力弘扬乡村生态文化。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工程,抓好四旁植树、村庄绿化、庭院美化等身边增绿行动,着力打造森林乡村。建设一批特色经济林、花卉苗木基地,确定一批森林小镇、森林人家和生态文化村,加快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绿色产业,促进产业兴旺和生活富裕。推动实施脱贫攻坚战略,抓好林业精准扶贫和定点扶贫工作,积极争取提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继续在深度贫困地区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民就地转成护林员,让更多的贫困农民通过参与林业建设和保护实现稳定就业和精准脱贫。推动实施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林业、实现转型发展,早日实现乡村生态宜居,这不仅是林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体现林业担当和作为的广阔空间。

2019年底,龙山县实现脱贫摘帽,积累和总结了脱贫攻坚“龙山经验”。“十四五”期间,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要深入研究林业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与地位,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更多路径。

3.1.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助推林业产业新业态

森林旅游已经成为林业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大亮点,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福祉的一个大事业。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既是林业行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决策部署,积极响应人民群众生态和健康需求,也是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独特优势,主动融入大健康服务产业领域的重要机遇和有效载体。林业碳汇、林权交易、互联网+林业等林业新业态有力促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林业产业转型升级,为林业发展注入活力。

龙山县作为全省和全州全域旅游基地,依托森林资源,积极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林下经济、林业碳汇、林权交易等林业发展新业态,加强试点示范基地建设,打造特色森林生态旅游线路、新兴森林生态旅游的品牌,促进林农增收,使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

3.2新时期林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3.2.1优质生态产品需求快速增长对林业发展提出新挑战

龙山县森林资源丰富,但资源结构不合理、林分质量不高、功能不强、林业产出不多。生态体验基础设施缺乏,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未充分体现和量化;珍贵林木、大径级优质木材供应能力严重不足,森林绿色食品、木本油料、林下经济等非木质林产品供需矛盾突出,林业巨大的生产潜力没有充分发挥。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森林、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优质生态产品供给需求越来越迫切。如何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环境和对更丰富更优质林业生态产品的需求同林业见效周期长之间的矛盾,对林业发展提出新的挑战。

3.2.2现代林业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提出新挑战

现代林业建设,就是要建立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林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体制不完善、机制不灵活、投入不足、队伍素质不高、人才培养跟不上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林业现代化建设。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掌握现代林业知识的创新型人才偏少,高层次人才、高技能实用人才、复合型市场开发人才严重不足,是龙山林业现代化建设和林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3.2.3深化林业体制机制改革对林业发展提出新挑战

“十四五”时期,围绕林业改革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突出在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完善国有林场改革配套政策、创新林业投融资机制、推进林业生态治理重点工程、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增加林业资金投入等方面,实施深化国有林区林场、集体林权制度等重大改革,研究提出基础性、关键性、突破性的重大改革举措,对林业发展提出了新挑战。

“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是机构改革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龙山县林业局新增加了原农业、国土资源、住建等部门的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地质公园等管理职责,乡镇林业站不再单独承担森林资源管理职责,地方林业管理队伍体量缩小且相对薄弱。这些都是林业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为林业发展带来了新挑战。

4.“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总体布局

龙山县是长江经济带重要生态屏障,是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十四五”时期,龙山县林业工作将坚守武陵山片区生物多样性与水土保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筑牢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屏障,构建大生态大保护格局,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将森林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为建好长江中下游生态保护、建设与利用示范区贡献林业力量。

根据龙山县自然地理条件、林业资源状况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全县国土空间规划框架下,按照点面结合、协调发展的原则,科学合理进行空间布局,构建“三区多廊”的生态安全战略布局和产业发展格局,即生态保护建设区、生态修复示范区、绿色产业发展区和多条生态廊道。

4.1生态保护建设区。以武陵山脉为核心,以酉水、沅水水系为脉络,串联全县境内众多重点生态功能区,形成“一脉二水多区”的生态保护建设区,涵盖了自然保护地、大部分天然林(公益林)、湿地、草地等重要生态地区,是维系全县生态安全的底线,是主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点做好自然保护地内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的空间管理,除满足国家特殊战略需要的有关活动外,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一般控制区仅允许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严格公益林管理和实行天然林全面保护制度;重点突出森林生态和森林景观建设,增加森林植被,提升森林质量,提高生态服务功能;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严格保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在不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的前提下,适度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康养、特色种植养殖等产业。

4.2生态修复示范区。以曾家界和砂子坡国有林场为示范点,集中连片的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为重点,开展森林植被恢复重建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梳理现有模式,总结提炼成功经验,切实加强石漠化地区综合治理。继续加大武陵山地区生态恢复工程,提升森林质量。利用两个国有林场为试点,利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和退化林修复等项目为支撑,培育鹅掌楸、华桑、亮叶水青冈、珙桐、伯乐树、南方红豆杉、楠木、榉木、钩栗、华桑等乡土珍贵用材林。

4.3绿色产业发展区。将龙山县现有产业重点产区及森林资源和景观资源丰富的区域规划为绿色产业发展区,主要开展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重点建设木本油料油茶林,突出发展林下经济、中药材和花卉苗木产业。在南部板、页岩、砂页岩区作为重点商品林区,重点巩固已建成的柑橘基地,适当发展毛竹笋材两用林;在中、西部板、页岩、砂页岩区作为重点商品林区,重点发展毛竹笋材两用林;在中东部石灰岩区作为木本油料生产区,以靛房、他沙、农车、红岩溪、茨岩塘一带,重点巩固光皮树、油茶等木本油料基地;在北部乌鸦河流域,作为木本药材培养基地,发展以厚朴、杜仲、黄柏为主的木本药材林。不断提升科技含量、经营管理水平和品牌创新效益,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4.4生态廊道。将“三区”连接成互联互通、有机联系、相辅相成的生态廊道,将境内沅水一级支流——酉水及其支流和澧水及其支流形成的2条自然生态廊道,高速公路、铁路、国道、省道、县道及旅游干线公路等县内主要交通干线两侧第一层山脊线范围,重要旅游景区和自然公园,城镇和美丽乡村等规划为生态廊道建设范围。结合国家森林步道和湖南省生态廊道建设,通过“封、管、造、改、修”等综合措施,构建起“一段一景、一山一景、四季分明、五彩斑斓”、“自然、连通”的彩色生态廊道与山水林田湖草一体的健康稳定生态系统。

利用龙山县的绿水青山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脐橙、油茶、林下经济、中药材等特色林业产业,结合龙山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打造龙山全域旅游的黄金旅游线路,做好利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文章,努力将林业生态大县转变为绿色发展强县。

5“十四五”林业发展基本思路

5.1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省委“三高四新”战略和州委“562”发展思路,明确林业发展方向,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突出“生态保护修复、生态惠民、生态治理”重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力做好保护、建设和利用绿水青山“三篇文章”,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更多路径,努力将森林资源优势转化为社会经济发展优势,不断满足社会对林业的多功能需求。

5.2编制依据

5.2.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根据2019年12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修订);

5.2.2《森林防火条例》(2008年11月19日国务院第36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

5.2.3《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2017年10月7日修订);

5.2.4《湿地保护管理规定》(2013年3月28日国家林业局令第32号公布2017年12月5日国家林业局令第48号修改);

5.2.5《退耕还林条例》(2002年12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67号公布2016年2月6日国务院令第666号修订);

5.2.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5.2.7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

5.2.8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5.2.9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指示;

5.2.10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份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

5.2.11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5.2.12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制定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5.2.13中共湘西自治州委关于制定湘西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5.2.14《全国森林经营规划(2016-2050)》;

5.2.15《全国森林城市发展规划(2018-2025)》;

5.2.16《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

5.2.17《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

5.2.18《湖南省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年)》;

5.2.19《湖南省省级生态廊道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3年)》;

5.2.20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关于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的决定;

5.2.21湖南省“十四五”林业草原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第十四版2012.12.3)。

5.3“十四五”发展基本原则

5.3.1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在科学划定生态红线的基础上,为龙山经济发展留足充分的林地发展空间。以自然保护地建设为抓手,全面保护森林、湿地资源及生物多样性,开展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安全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道路,加快国土绿化进程,坚持质量优先,量质并重,加强森林提质增效,积极发展林业新业态产业,提高林业生态资源科学经营水平,全力推动龙山林业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5.3.2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

结合龙山县林业实际,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分类保护、科学管理,着力解决好林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科学配置树种,强化管控措施,持续推进低效、退化生态系统的治理修复,全面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实现林业治理体系现代化。

5.3.3坚持突出特色、重点突破的原则

坚持和谐发展理念,统筹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关系,按照生态优先、统筹兼顾、突出特色、重点突破的原则,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绿色富民产业,提高林农收入。按照现代林业发展要求,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提升龙山青山绿水优势,增强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生态容量,促进全县林业可持续发展。

5.3.4坚持改革创新、强化支撑的原则

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加速推进信息化,深化技术推广应用,提升林业发展科技创新水平;坚持把人才支撑作为林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把人才队伍建设当成事关林业发展全局的头等大事来抓紧抓好,扩大人才总量,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满足林业高质量发展、职能转换的需要;依托林业新职能新职责,创新林业体制机制,强化生态惠民举措,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增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5.3.5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

生态建设和林业事业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投入。坚持规划导向,强化政策支持,用政府力量推动生态建设;坚持开放合作与互惠共赢,用市场力量推动林业产业发展,推进生态治理和资源保护利用;坚持全民参与,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推进理念转变、重点转移、动能转换、治理转型,形成多方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

5.3.6坚持依法治林、和谐发展的原则

依法治林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林业发展的基本方针之一,也是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的法制保障。加快林业发展,必须要加强林业法制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林。正确处理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坚持生态建设优先原则,确保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把发展目标落实到为民、富民、安民上,确保农民增产增收。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现代林业建设,共享现代林业建设成果。

5.3“十四五”林业发展思路

“十四五”期间,龙山林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围绕一个中心,推进两大建设,强化三大措施,培育四大产业,建设绿色龙山”。即:围绕森林资源总量快速增长这个中心,推进森林资源保护和工程造林两大建设,强化森林可持续经营、中幼林抚育、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三大措施,培育木材产业、木本油料产业、竹产业和干果药材产业,全面建设绿色龙山。

深入分析龙山的自然资源及区位特点、社会经济条件及林业现状,在未来10年~20年的时间里,龙山林业建设的重点,一是森林景观资源的保护、培育和经济利用。资源保护的重点是自然保护区、森林(湿地)公园、生态区位重要且恢复困难地段的森林植被保护;培育的重点是通过补植具有季相、色彩、形质特色的景观价值较高的树木,对单层单质的森林景观进行复层异质化改造;资源利用的主要方式是国家和省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森林生态旅游及碳汇林业。二是特色商品林业的开发。龙山的特点是山地多平地少,远离都市,但光热水气资源充沛,这就决定了龙山的商品林业不能走依赖机械化生产的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道路,只宜走依赖大面积土地支撑、中长周期支撑的小投入中等收益的发展道路,这样才能形成平原、丘陵区难以竞争的山区优势产业。木材产业、木本油料产业、竹产业、干果药材产业,包括资源培植业、加工业、营销服务业应当是未来龙山林业发展的重点。

木材产业还是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地区未来难以发展的产业,应当成为未来龙山商品林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发展方向:一是以日本落叶松、马尾松、桤木、山地杨、枫香为主的大宗的速生工业用材,“十五”以来,全县已成功发展人工林3万公顷;以榉木、楠木、水青冈、红豆杉、红豆树、红稠、红椿、银杏、麻栎为主的优质高档用材林;以马尾松、栎、栲、刺槐、杜英、枫香为主的工业及食(药)用菌用材林。

木本油料产业应当以油茶、光皮树、核桃、华榛、仿栗、杜仲(籽)为重点。油茶是传统的优质木本油料,其作食用油的地位和重要性正日益凸显,是动物油脂和草本油脂无法取代的。光皮树籽油在高档食用油和生物柴油开发两个方面均具有广阔的前景。核桃既是优质干果又是优质食用油料,云南、陕西、河北等省的核桃已成为其山区的重要支柱产业,而整个湖南的核桃产业开发亟待加强。华榛、仿栗是极具开发前景的新型的优质木本食用油。作为常规木本药材的杜仲,未来最看好的开发前景是杜仲籽油和杜仲胶,杜仲籽油亚麻酸含量高达41.9%,仅次于猕猴桃(62.9%)、藿香(61.8%)和紫苏(59.4%),具有极高的保健价值;杜仲的叶、根、皮和种子富含杜仲胶,可开发为新型橡胶材料。

竹产业应当以材用(建筑用材、工业纤维用材、农业生产支撑用材、工艺用材)、食用(笋片、笋衣)、竹饮料和观赏为开发利用方向。毛竹仍需继续扩大资源总量,应重点开发建筑、工艺用材和食用笋产品;慈竹亟待扩大资源总量,应重点开发为高档纤维用材以及食用笋产品;篌竹的天然资源极其丰富,全县篌竹总面积约10000公顷,主要用途农业生产支撑用材、工艺用材和食用笋;县内还有约5000公顷的箬竹资源,可开发为食品包装材料及竹饮料;此外,县内还有一定的箭竹、毛金竹资源,可开发为优良的食用笋。

5.4“十四五”林业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全县林业发展的总目标是:依法管理和经营全县23.98万公顷的林地资源,保护好林业建设和发展的基础。通过保护和发展,全县森林覆盖率由2019年的62.32%稳定到2025年的62.55%以上;林木绿化率由2019年的70.15%稳定到2025年的71%以上;森林蓄积量由2019年的850.39万m3增长到2025年的1000.44万m3以上;林业总产值由2018年的1.18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2.55亿元以上。

6重点任务

6.1加强生态保护修复

6.1.1自然保护地保护修复

(1)建立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到2025年,在国土空间规划框架下统筹解决保护、利用及发展的矛盾,全面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科学划定自然保护地管控边界范围,开展资源本底调查;编制各类自然保护地总体规划,基本完成自然保护地确权登记、矢量数据建立和勘界立标工作,构建统一的自然保护地分类分级管理体制。到2035年,显著提高自然保护地治理能力,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地生态功能、服务功能和文化功能。形成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和森林公园为补充,分类科学、布局合理、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

(2)构建自然保护地监测体系。建立自然保护地监测制度,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完善监测网络体系,充分发挥林业、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气象、水利、农业、文旅、文物等部门监管平台的监测作用,积极开展自然生态系统、自然景观、自然遗迹、遗产地、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活动的监测,实现部门数据共享。

(3)完善自然保护地基础设施建设。开展自然保护地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应急救援、森林防火、垃圾和污水治理、巡护路网、通信网络、保护巡护站房等保护性、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巡护游览步道、科普教育、界碑、自然体验、森林康养等服务性基础设施,提供良好生态服务。

(4)加强自然保护地重要生态系统、重点物种和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对受损的栖息地开展生态修复与治理;结合自然保护地内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实施有效的保护救护措施;定期开展专项调查和监测,不断提高自然保护地的保护管理能力和水平。

6.1.2林地与森林资源管理

(1)严格林地用途管制。参照湖南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并结合龙山县实际,2021年参与编制《湘西自治州各县(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21-2035年)》,与“三线”划定做好衔接,优化林地保护空间格局,认真落实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统筹“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在做好林地保护的同时,为龙山县经济发展留足充分的林地发展空间。

(2)加强征占用林地管理。严格执行征占用林地定额和供地政策,加强林地监管和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从严控制林地转为建设用地。加强森林、林木、林地消长变化的监测评价和动态管理,着力做好森林督查问题整改和查处;构建森林资源监测工作一张图,到2025年,实现森林资源“一张图”管理、“一个体系”监测、“一套数据”评价,为森林资源管理提供基础信息。

(3)加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积极开展珍贵乡土树种以及珍稀濒危树种、武陵山区药用植物、经济林果的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和保存等;提高造林良种苗木使用率。

(4)全面推行林长制。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要求,明确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保护发展森林草原资源目标责任,构建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长效机制。到2022年6月全面建立林长制。

6.1.3湿地资源管理

(1)建立健全湿地分级管理体系。实行湿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健全湿地用途监管机制,建立退化湿地修复制度,健全湿地监测评价体系。

(2)强化湿地管控。通过实施水系连通、控源截污、清淤疏浚、岸坡生态整治加固以及规范河道、湖库湿地底泥处置等措施,着力解决河流水库、乡村小微湿地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退化湿地修复。

(3)开展湿地综合治理,重点针对湿地功能退化,湿地面积萎缩,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通过加强河岸带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湿地植被恢复、有害生物防控、退耕还湿、湿地生态效益补偿、人工湿地减污等措施,促进重要生态区域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

6.1.4生物多样性保护

(1)摸清生物多样性本底。组织开展全县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建立龙山县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实现生态系统、生物物种、遗传物种资源的有效保护。

(2)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加强珍稀濒危物种重要栖息地保护修复,开展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种质资源保存、人工扩繁等,促进野外种群复壮。

(3)提高应对生物多样性新威胁和新挑战能力。建立外来入侵物种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外来入侵物种管控;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日常监测和专项监测。

(4)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和科学技术普及。建立公众参与机制,提高公众保护与参与意识,并依靠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6.1.5林业防灾减灾

(1)强化森林草原火灾预警监测系统、通信和信息系统、队伍与装备能力、林火阻隔系统、应急道路、重点防火区域5G基站等建设。

(2)提高林火监测覆盖率。在重点林区、森林公园等森林资源分布重点地区,加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适当新建和维修瞭望塔;努力构建集高处瞭望、视频监控、无人机巡航和地面巡查的立体林火预警监测体系,提升森林火险预警和火情实时监测能力,发展智慧和平安林业。

(3)完善森林草原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省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国有林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森林防火能力建设。

(4)认真履行监督和管理职能,严格执行火源管理等火灾预防制度,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教育,提高普通民众的森林防火意识;加大森林草原火灾案件查处力度。

(5)继续加大松材线虫病防治力度。重视松材线虫病的防控工作,按照制定的松材线虫病防控方案,实行重点区域领导责任制,将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治等责任落实到人,使松材线虫病得到有效控制。

(6)大力构建林草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防治减灾体系和应急反应体系,加快林业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林业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使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大幅度下降,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扩散蔓延的趋势得到有效缓解,有效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森林健康,为建设绿色龙山提供有力保障。

6.1.6新一轮国土绿化

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不断巩固、稳定生态资源总量,持续加大以森林、草地、水草植被为主体的生态系统修复,有效拓展生态空间;大幅度提升生态资源质量,切实加强低质低效林改造和退化防护林修复,着力开展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和国家储备林建设,提升生态服务功能,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大力实施山地、坡耕地、城镇、乡村、通道、沿河(水库)“六大森林”建设,着力提升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加快推进生态敏感区、脆弱区生态修复与治理,协同推进石漠化区、矿区生态修复,控制生态退化,逐步恢复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功能;大力开展生态廊道、五彩林、珍贵乡土树种繁育和良种基地建设,夯实绿色本底,筑牢生态屏障。

6.2推进生态惠民服务

6.2.1生态保护惠民

(1)落实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天然林停伐补助、退耕还林补助等措施,争取逐步提高生态补偿标准,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强化生态补偿资金的发放和使用管理,提升广大林农生态保护的积极性。

(2)继续实施生态护林员惠民政策。

6.2.2绿色产业惠民

(1)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立足共赢做强基地,打造龙山油茶产业高地,坚持新造、低改、幼抚并进,提高基地和产量规模;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鼓励和带动农户参与油茶基地建设,创新形成“企业+基地+农户”、油茶庄园等多种经营模式,提升原材料供给能力。积极推动油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立足市场做优“龙山茶油”品牌。

(2)全面发展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旅游产品结构,对接湖南省西部武陵奇峰秀水森林旅游区,开展特色森林旅游。积极培育森林生态旅游新业态新产品;联合旅游部门加强试点示范基地建设;着力形成让自然资源可游、人民群众乐游的全域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体系。

(3)稳步推进林下经济产业。结合“重点突出、分区施策、稳步推进”的原则,规划发展林禽林畜及特种养殖重点区和其他特色林下经济产品发展重点区;建设一批林药、林禽、林菌、林特产品等多类型林下经济产业体系,建设一批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深入推进林下经济产品深加工,培育“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林下经济品牌。

(4)适度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绿化苗木、花卉等特色种苗产业,大力推广绿化苗木新品种和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提高绿化苗木生产的标准化水平,打造优势品牌。

(5)做强森林药材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杜仲、黄柏、厚朴、黄精、淫羊藿等特色森林药材产业,大力建设龙山道地药材基地和特色木本药材产业园。

6.2.3绿化美化惠民

(1)坚持因地制宜,在县城及龙山至里耶两条旅游线路沿线开展生态建设,绿化、美化、亮化县城及城镇周边,着力打造“城在绿中、绿在城中,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生态城镇,提升城镇品位,建设生态宜居城镇。

(2)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整村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建设环村绿化带,营造风景林、风水林、水源涵养林,提高村庄绿化率,增加森林景观点,全面巩固“森林乡村”和“森林人家”建设成果,持续增加城乡绿化总量,着力提升城乡绿化美化质量。

(3)重点突出乡村的公共休闲绿地、乡村道路、河道(沟渠)绿化、房前屋后绿化、庭院绿化兼顾村庄周边山地绿化。注重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切实改善和提高农民生活环境质量。保护乡村地形地貌、水系水体、林草植被等自然生态资源,注重乡土味道,保护乡情美景,维护自然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6.3筑牢生态发展支撑

6.3.1健全林业管理体系

加强林地管理队伍和林业执法体系建设;强化林业站等林业基层单位职责;理顺自然保护地管理权责,健全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深化林业改革,全面推行林长制,提升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6.3.2优化林业人才队伍

力争优化龙山县林业人才政策环境,引进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加大专业技术与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构建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高、能力强的干部队伍;加强护林员的聘用与培训,满足新时代林业工作需求。

6.3.3扩大林业投入渠道

积极争取国家和湖南省在林业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实施、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方面的支持。创新投融资模式机制,运用好亚洲开发银行、国家开发银行贷款等开发性政策性金融贷款、外资贷款、绿色债券和地方专项债券、政策性森林保险等多种金融工具,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国家储备林建设、林下经济、经济林、森林旅游与康养等新兴产业,破解林业发展中的资金瓶颈问题。

6.3.4林业科技创新和推广

加大林业科技投入力度;加强林业应用技术落地研究;建立和完善林草科技推广队伍,完善技术推广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主要林产品质量管理、林木花卉种苗等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国家和省级科技基础平台建设,改善科技工作基础条件;深化林业部门和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促进优秀林业科技成果高效转化,落地龙山。

6.3.5生态文化体系

加强自然保护地生态文化保护和传承;大力筹办生态文化活动,积极推动生态文化教育;进一步挖掘龙山县少数民族地区独有的生态文化内涵;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进一步总结提炼龙山县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品牌影响力;提升全县生态文明意识。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