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龙山县文化旅游工作实施方案
2020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和“十四五”规划的承前启后之年,是全面决胜脱贫攻坚、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龙山县文化旅游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的攻坚之年。全县文化旅游工作从业者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与紧迫感,担当作为,攻坚克难,奋力推进全县文化旅游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工作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生态文化旅游强县”战略发展思路,坚持新发展理念,大力提升景区品质,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优化文化旅游市场环境,扎实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努力把我县文化旅游业打造成全县经济社会高品质发展的强大引擎。
二、工作目标
1、推动全县等级旅游景区乌龙山大峡谷景区、里耶古城景区、惹巴拉景区、太平山景区、茨岩塘红色景区实现全面开放,全面启动旅游客源市场营销。
2、基本完成旅游行业服务体系建设,具备日均3000人次的旅游接待能力。
3、全年等级景区景点接待游客30万人次以上,门票收入1000万元以上。
三、工作措施
1、高起点规划引领。编制《龙山县文化旅游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修编《龙山县旅游总体规划》,对接十四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交通、住建、环保、文化等部门专项规划,明确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方向、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2、高水平建设旅游精品。紧紧围绕“五一”开园、“十一”完善、春节具备迎接旅游高峰的目标要求开展工作。以创建国家3A、4A级旅游景区为抓手,对标对表,进一步完善五大景区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以市场需求为主导,重点加强业态布局,推出旅游精品,拟定建设标准,制度实施方案,筹措建设资金,力争实现来我县的游客停留半天、住宿率达到30%的初步目标。
3、大力度营销旅游市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预计我县旅游市场恢复要到7-8月份。一是做实渠道营销。在4-6月间,盯紧“长张凤”联线,积极与长沙、张家界、凤凰等主要客源地、目的地开展营销合作,积极拓展湖北、重庆客源市场,采用旅行社洽谈、现场推介会、实地踩线等方式多管齐下,将游客引进来、留下来的同时,积极对接主要客源地线上平台、线下旅行社、旅游客源平台、旅游景区来我县实地考察,最大限度寻求合作协议,为龙山旅游发展寻找新的游客增长点。二是创新营销宣传方式。按照“走出去,引进来”的思路,把龙山最新、最有特色的资源、产品、线路、活动及时地进行宣传推广,编制专题宣传片,并在新媒体(抖音、快手、微博、微视、微信等)线上平台发布,实时邀请媒体走进来,加强与携程、同程、阿里旅行等在线旅游电商企业的合作,更深入实地的对龙山文化旅游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报道。
4、大手笔推进旅游品牌创建。围绕“乌龙山”“里耶秦简”“土家探源”等主题,逐步找准龙山旅游品牌定位,提升我县旅游品牌影响力。今年,我们将高标准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持续举办“舍巴日”(暂定于8月份在里耶镇举办)、“百合文化旅游节”、“乌龙山洞穴抖音节”“中国里耶八面山滑翔伞比赛”等节会品牌活动,创新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赛事节庆,鼓励指导各乡镇举办自己的有游客参与、有市场效益的主题品牌活动。认真组织策划电视剧《血盟千年》播出宣传工作。
5、全面提升旅游行业服务。紧紧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商、学、养九要素,加大我县旅游交通、特色饮食、旅游购物、票务系统、旅游演艺、研学、商务会议等方面工作力度。一是认真策划“山水龙城”区及各景区功能板块二次消费、三次消费的项目和业态,着力培育“夜色经济”、“舌尖美食”,让游客入住后,在夜间有看的、有吃的、有玩的。大力研发民族特色食品,传承传统制作技艺。扶持奖补民族特色食品生产企业,形成规模,效益明显。二是规划筹建全县旅游交通网线建设,尽快推进贯通县域东西走向的旅游路规划建设。进一步完善旅游交通导览、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高端酒店民宿、标识标牌、A级旅游厕所等旅游服务配套设施;三是建立旅游服务新体系平台,高度融入省、州平台体系,实现资源共享、宣传同步、信息同享。加快智慧旅游系统建设,讲解服务数字化、票务统一化。运用新科技、新手段,推动龙山旅游高质量发展。四是加强文化旅游市场综合执法队建设,强化文化旅游市场监管力度。及时办理涉旅投诉,严厉打击“四黑”、欺客、宰客等违法行为,优化文化旅游市场环境。
6、推动三次产业社会发展。实施“旅游+”和“+ 旅游”的战略,孵化一批新产业、新业态,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好项目、好产品。一是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充分利用我县的百合、霉豆腐、大头菜、土家织锦、龙山土陶、藤编等资源,开发出极具特色深受市场欢迎的特色旅游商品,形成“一业兴,百业旺”的良好态势。二是规划指导各重点景区、乡村旅游景点设计培育一些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传统竞技等活动,突出群众性、参与性、奇趣性。以当地居民群众为演出主体,形成“扛上锄头干农活,放下农具忙演出”好氛围。三是充分发挥各级非遗项目、传习基地功能,调动各级传承人积极性,大力开展“非遗进景区景点”系列“非遗+”活动;四是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深挖文物、非遗文化资源,研发系列特色文创产品。积极扶持文创企业落户经营,实现规模化、市场化、专业化,特色化,补齐我县旅游要素不齐短板。
7、策划“旅游精品线路”。一是打造主题文化体验之旅。里耶:走进大秦里耶,读秦简,看秦城,访百家,踏古镇,穿越时空隧道,寻品“秦时明月汉时光”;惹巴拉:夜宿滨水民宿,细品土家风情;茨岩塘:走红军路、吃红军饭、唱红军歌、听红色故事,体验“小米+步枪”的艰辛,感悟红军精神的卓绝伟大。太平山:精心策划“登峰造极,祈福太平”主题系列佛教文化活动。二是打造山地度假之旅。八面山:欢乐营地,心情撒欢;燕子洞寻宝,做回绿林好汉;云顶度假小镇,帐篷里乐享纯净有机生活。乡村旅游重点村打造记住乡愁的地方:玩的是儿时味道,吃的是地地道道土家特色菜,住的是大自然。三是打造甜蜜爱情之旅。龙凤新区:打造“龙凤婚庆”产业园,成为“人生难忘之旅”。洛塔石林:打造婚纱照拍摄目的地,情侣石边谱写情比石坚的真挚恋曲,探寻“人之初--生命之源”“粤有丹霞阳元石,湘有洛塔阴元洞”。
8、突出项目支撑。充分研究利用好国家、省、州项目政策,策划包装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做实前期工作,积极争资上项。一是抓住国家为了降低疫情影响,对文旅产业实施优惠奖补及启动内需加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相关政策,落实近期国家文旅部、省文旅厅《关于做好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准备工作通知》精神,积极做好相关工作。已完成13.6亿元的湖南省文旅优质项目申报入库工作。二是抢抓国家“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机遇,力争将我县纳入国家建设规划中。三是努力争取龙山进入“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规划。四是策划好“十四五”规划中文旅项目设计。
9、挖掘市场潜力,开展招商引资。全年力争2家以上旅游财团、文旅企业落户龙山,推进景区建设,加强旅游项目的创意策划营销,加快推进文化旅游有效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依靠资本力量、市场力量推动我县文化旅游业的整体开发水平和竞争力。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高规格的龙山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名单附后),统筹整合部门资源,文旅广电、发改、财政、交通、自然资源和规划、住建、农业农村等部门协调推进文化旅游发展,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文化旅游发展格局。
(二)筹集发展资金。继续设立500万元文化旅游发展引导专项扶持基金。做好项目包装和申报,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扶持。通过点状供地、划拨土地、盘活资产等方式,加大对旅游公司的注资力度,提高融资能力。精准谋划、广泛推介文旅招商产品,适时外出专题招引,力促重大旅游项目落户龙山。
(三)创新旅游开发经营发展机制。制定出台《龙山县旅游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并落实优惠政策。推行“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旅游开发经营机制,逐步实现国有企业与社会专业机构合作发展,激活旅游开发资本市场和实现专业化经营管理,形成全县旅游规范化、效益化开发经营格局。鼓励景点景区建设开发、策划营销走向市场,招商引资。
(四)严格督查考核。由县委县政府牵头定期召开文化旅游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文化旅游工作。将文化旅游工作纳入县年度绩效目标管理,建立健全文化旅游考评机制,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及时督促各成员单位、文旅企业,按月预安、按月考核,认真落实、完成各项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