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县政协第十届二次会议第29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县政协第十届二次会议第29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龙山县农业农村局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7-04 11:15:38 字体大小:

龙农复函〔2023〕第29号A类

关于县政协第十届二次会议第29号提案的答复

周苹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建议》已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调度相关业务股室及二级机构,经研究,现就将相关建议事宜,提出如下答复: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抓好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工作,县委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由县委组织部统筹管理,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方案》(龙办发电〔2022〕32号)、《龙山县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行动计划(2022-2025年)》(龙办发电〔2022〕55号)等文件,从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农经站等单位抽调人员组成工作专班专抓专管。按照中央、省州、县委要求对全县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进行整体谋划提出相关意见建议,负责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工作进行统筹调度、督促检查、调研指导、推进实施、备案验收等。各乡镇(街道)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党(工)委书记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亲自安排部署,并且明确一名班子成员分管,一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专干。

二、坚持示范引领

强化榜样示范、典型引领功能,大力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品牌,着力打造一批“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干就成”的示范圈、示范带、示范点,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整片推进。

1.依托文旅产业打造研学旅经济示范圈。以茨岩塘“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最后出发地”为主题,规范建设“省直机关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和“学历教育阶段学生‘研学旅’活动目的地”,唱响红色旅游曲。重点围绕太平山——乌龙山大峡谷——里耶秦文化之旅(八面山)——惹巴拉——洗车河古镇——乌龙山(洛塔)地质公园——岩口风光旅游圈,发展展演、民宿、康养、避暑休闲、网红打卡等文旅服务业。

2.依托优势农业建设特色产业示范带。围绕百合、烤烟、茶叶、油茶、柑橘等产业带,建设标准化种植体验园、标准化生产加工区和标准化仓储、物流、交易园区,积极申报“绿色有机食品”、“地理标志认证产品”、“风景名胜”商标注册,形成优质无形资产和稳定的产权专利收入。

(1)百合产业示范带:重点围绕洗洛镇——兴隆街道——石牌镇,布局以村集体经济项目建设资金投入为主体的百合分级、包装、冷藏、烘干、配送等产业配套服务实施,实现百合生产标准统一、质量稳定、绿色发展、品牌提升,实行严格的“地理标志认证产品”保护制度,稳产增效。

(2)烤烟产业示范带:重点围绕大安——茨岩塘,升级产业路、配套完善集中育苗区、烘烤区附属设施,推行村集体商业化营运模式。

(3)茶叶产业示范带:重点围绕红岩溪——农车——靛房,建设标准化有机茶园,配套茶旅结合的观光体验区,完成品牌保护、培管统一、质量保证、茶旅融合的集游购娱、研学旅一体化茶旅观光体验园建设。

(4)油茶产业示范带:重点围绕桂塘——召市——水田坝,建设以村集体经济项目建设资金为投入主体的油茶加工生产线,盘活“顶俏”牌植物油驰名商标,建设油脂生产加工园。依托油茶基地,发展中蜂养殖,打造特色“茶花蜜”产业。

(5)柑橘产业示范带:重点围绕里耶——内溪,建设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依托、以村集体经济项目建设资金为投入主体的里耶水果产业园,集中流转果农橘园,围绕市场需求分批改良品种,创“绿色有机”柑橘品牌,建设优质柑橘生产基地、保鲜批发配送中心。

3.依托中药材产业建立示范点。在大安、水田坝、茨岩塘、洛塔等乡镇(街道)建设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依托的黄柏、厚朴、黄精、玄参等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与种苗繁育示范点。在高铁新区建设以村集体经济项目建设资金为投入主体的标准化中药材加工园。

4.坚持能人带动发展。坚持“村集体+龙头企业”、“村集体+创业致富带头人”等合作经营模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激发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三、科学分类管理

根据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工作需要,对全县村(社区)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施策,提高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精准度和有效度。

1.全面清产核资。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实施以“四清理三规范”(清理土地、清理村级合同、清理村级债权、清理无收益资产;规范财务、规范决策、规范监督)为主题的专项行动,以“四清理”摸家底、清旧账,以“三规范”固根本、抓长效。乡镇(街道)要对辖区内的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全面清产核资,澄清家底,依法持有集体产权。要特别突出资产、资源、资金、债权债务、管理人员、收入及来源构成等要素的清理。全面完成了“村社分账”管理改革工作。

2.科学划分类别。根据村(社区)资源、人才、区位、集体经济等情况,实行分类管理。一般分三类:

(1)农村集体经济明星村(社区)。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制定了收益分红办法,人才引领突出、发展健康持续、管理规范民主、效益长久稳定。

(2)农村集体经济富裕村(社区)。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下—20万元以上,集体资源利用充分,经营性收入稳定,人才结构合理,成员发展目标同向,发展后劲持续。

(3)农村集体经济一般村(社区)。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下,资源相对匮乏,区位劣势明显,人才青黄不接,内生动力不足。

3.坚持差异发展。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过程中,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发展措施,因地制宜推动发展。

(1)奖励性补助鼓励。鼓励农村集体经济明星村(社区),完善经营性资产股份制改造、产业提质增效、政策性激励、总量做大做强、实现示范带动。

(2)产业性补助引领。指导农村集体经济富裕村(社区),合理整合资源、突出资源利用、提升收入质量、激发内生动力、发挥人才引领、优势产业补助、做大做强合作共赢。

(3)政策性投入扶持。帮助农村集体经济一般村(社区),盘活现有资源、注重人才培养、集聚内生动力、接受市场选择、补助性投入扶持发展。

四、拓宽增收路径

鼓励村(社区)“多条腿走路”发展集体经济,确保村(社区)集体经济有稳定来源。

1.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对脱贫攻坚期间与农村集体经济建立利益联结的项目进行清理,清理托管合同、明晰产权到村、红利返还到村。稳定完善扶贫产业收入渠道,加强对三元小水电(二期)、湾塘小水电(二期)、光伏发电、亿利经营门面等投资、资产的监管。把移民后扶项目投资形成的集体资产、投资纳入监管范畴,收益分配到村。

2.创新发展劳务经济。依法有序注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导下的劳务服务公司,单个投资在200万元以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严格按照“三重一大”及政府采购的法定方式和程序优先由具备专业条件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施。

3.规范财政补助投资分红。每年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奖补村集体产业,将财政补助转化为村集体股份;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投资,实现投资收益稳步增长。

4.鼓励村(社区)自身发展。充分发挥乡、村两级的主观能动性,乡镇(街道)根据县定年度目标,组织村(社区)根据资源禀赋,坚持长短结合,采取立足优势发展资源经济、盘活资产打造物业经济、突出特色培强产业经济、对接需求做活服务经济、综合资源开发旅游经济、整合资金异地置业等方式,自主经营完成年度经营性收入考核指标。同时,各村(社区)要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广农旅结合、混合经营等模式,大力发展乡村夜间经济、“山谷经济”、非接触经济等。探索以集体资产预期收益为标的的期权模式,实现村集体小周期变现增收和资本金积累。吸引青年、乡贤返乡回乡,以投资、入股等方式依法依规参与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建设。

5.借助外力抱团发展。对自身资源、区位、人才等要素禀赋不足,在本地发展集体较为困难的,要积极整合社会资源,通过异地置业、飞地经济等方式抱团发展。鼓励片区组团、联盟、联合等发展模式,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导、公司化经营、经理人运作、老百姓受惠的经营机制。积极撬动金融杠杆,鼓励优质国企参股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与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结成利益共同体。借助“万企兴万村”,探索非公企业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后盾单位要根据考核指标,帮助联系村(社区)完成经营性收入指标。

五、加强要素保障

1、全面完成了建设银行龙山支行、龙山县农村商业银行对392个村(社区)支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授信工作,两家银行共计授信额度约30亿。

以上办理意见,您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填写《意见征求表》给我们。欢迎您继续提出更多更好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